《诗经》的接受与影响

1. 诗经对后代诗歌的影响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其中有2篇有幕无词,所以又称《诗三百》。《诗经》共有风、雅、颂三个部分。其中“风”包括”十五国风”,有诗160篇;“雅”分“大雅”、“小雅”,有诗105篇;“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有诗40篇。

《诗经》共收集了311篇诗歌,其中6篇为笙诗,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现存305篇。到了战国时期,礼崩乐坏,大量乐谱失传,仅存的歌词则编入《诗经》。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编集 关于《诗经》的编集,汉代有三种说法:①行人采诗说。《汉书·艺文志》载:“古有采诗之官,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 。”《诗经》305 篇的韵部系统和用韵规律和诗歌形式基本上是一致的,而它包括的时间长、地域广,在古代交通不便、语言互异的情况下,如果不是经过有目的的采集和整理,要产生这样一部诗歌总集是不可想象的。因而采诗说是可信的。②孔子删诗说。《史记·孔子世家》载:“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唐代孔颖达、宋代朱熹、明代朱彝尊、清代魏源等对此说均持怀疑态度。《诗经》大约成书于公元前6世纪,此时孔子尚未出生;公元前544年吴公子季札至鲁国观乐,鲁乐工为他所奏的风诗次序与今本《诗经》基本相同,说明那时已有了一部《诗》,此时孔子年仅 8 岁 。 因此近代学者一般认为删诗说不可信 。 但根据《论语》中孔子所说:“吾自卫返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可知孔子确曾为《诗》正过乐。只不过至春秋后期新声兴起,古乐失传,《诗三百》便只有歌诗流传下来 ,成为今之所见的诗歌总集。 ③献诗说。 在周代的时候公卿列士献诗、陈诗,以颂美或讽刺,是有史籍考正的。当时因为天子为了“听政”和“考其俗尚之美恶”,而命诸侯百官献诗。

《国语·周语》:“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曲,……师箴,瞍赋,曚诵。”这主要是为了反映民情,考察政治得失,最终用来维持自己的统治,这也正是《汉书·文艺志》里说:“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

还有朱熹在《诗集传》也说过:“诗”是“诸侯采之贡于天子”。而且在《汉书·食货志》、《礼记·王制》、《晋语六》也有类似的记载。

体例分类 《诗经》所录,均为曾经入乐的歌词。《诗经》的体例是按照音乐性质的不同来划分的 , 分为风 、雅、颂三类。①风。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多为民间的歌谣。《风》诗是从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等15个地区采集上来的土风歌谣 。共160篇 。大部分是民歌 。②雅 。即朝廷之乐,是周王朝直辖地区的音乐 ,大部分为贵族的作品, 即所谓正声雅乐 。《雅》诗是宫廷宴享或朝会时的乐歌,按音乐的不同又分为《大雅》31篇,《小雅》74篇,共105篇 。除《小雅》中有少量民歌外,大部分是贵族文人的作品。③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和史诗,内容多是歌颂祖先的功业的。《颂》诗又分为《周颂》31篇,《鲁颂》4篇 ,《商颂》5篇 ,共40篇 。全部是贵族文人的作品。从时间上看,《周颂》和《大雅》的大部分当产生在西周初期;《大雅》的小部分和《小雅》的大部分当产生在西周后期至东迁时 ; 《 国风 》的大部分和《鲁颂》、《商颂》当产生于春秋时期。从思想性和艺术价值上看,三颂不如二雅,二雅不如十五国风。

思想内容 《诗经》全面地展示了中国周代时期的社会生活,真实地反映了中国奴隶社会从兴盛到衰败时期的历史面貌。其中有些诗,如《大雅》中的《生民》、《公刘 》、《绵》、《皇矣》、《大明》等,记载了后稷降生到武王伐纣,是周部族起源、发展和立国的历史叙事诗。

有些诗,如《魏风·硕鼠》、《魏风·伐檀》等,以冷嘲热讽的笔调形象地揭示出奴隶主贪婪成性、不劳而获的寄生本性,唱出了人民反抗的呼声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显示了奴隶制崩溃时期奴隶们的觉醒;有些诗,如《小雅·何草不黄》、《豳风·东山》、《唐风·鸨羽》、《小雅·采薇》等写征夫思家恋土和对战争的哀怨;《王风·君子于役 》、《卫风·伯兮》等表现了思妇对征人的怀念。它们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西周时期不合理的兵役制度和战争徭役给人民带来的无穷痛苦和灾难。有些诗,如《周南·芣苢》完整地刻画了妇女们采集车前子的劳动过程;《豳风·七月》记叙了奴隶一年四季的劳动生活;《小雅·无羊》反映了奴隶们的牧羊生活。

2. 简述汉赋对先秦文学的继承和接受

整个汉代辞赋的创复作沿着两个线索发展,一是“辞”或“骚”体作品时时出现,延续不断。而是赋体文学的兴起、发达和演变。赋是一种特殊的文体,是诗、文的综合体。

汉赋最直接的源流就是楚辞,汉代前期的骚体赋以及汉赋中的句式与“兮”字的运用都可以看出两者之间的联系。楚辞受《诗经》影响,那么汉赋同样也有《诗经》的影响在其中,作为我国最古老的诗歌总集,《诗经》中制的句式、双声叠韵、复沓等结构特点对于后世的文学都是影响深远。除此之外,先秦散文尤其是纵横家散文对汉赋影响颇为深刻,比如抒情、说理比物连类、夸饰铺排、惊采绝艳的表现特色,往百往设为主客辩难的形式等。

清代学者章学诚曾在《校雠通义》中指出:“古之赋家者流,原本《诗》、《骚》,出入战国诸子。假设问对,《庄》、《列》寓言之遗也;恢廓声势,苏、张纵横之体也;排比谐隐,韩非《储说》之属也;征材聚事,《吕览》类辑之义也。”度

他的话清楚概述了先秦文学对于汉赋的影响,十分中肯。

望采纳!

3. 古体诗四言诗受 诗经的影响才有后来的四言诗吗

五言诗是每句五个字的诗体。

它作为一种独立的诗体,大约起源于西汉而在东汉末年趋于成熟。当然,《诗经》中早就有五言的句子,如《召南 行露》:“谁谓雀无角,何以穿我屋?谁谓女无家,何以速我狱?”汉魏六朝时期的诗作,以五言为主。

说明五言诗形成于此一时期。古代本有五言诗起于李陵《与苏武诗》的说法,但后人多加以否认,如苏软题(文选动便说;“李陵、苏武,五言皆伪。”

又有说五言起于《古诗十九首》,也未获广泛赞同。大抵五言诗系吸收民歌的形式而成。

秦始皇时的民歌《长城谣》:“生男慎勿举,生女哺用脯。不见长城下,尸骸相支柱。”

就是使用五言。汉代的乐府诗如《江南》、《白头吟》、《陌上桑》、《孔雀东南飞》等也是五言。

文人作的五言诗,一般认为最早的要算班固的《咏史》。五言的句式是在四言的基础上每句增加一个字,在句子的节奏上增加了一拍,形成了二二一或二一二的节拍群。

由于不同节奏在诗中交错运用,就使句式更富于变化,更具有音乐感。另外,由四言变为五言,使句子在语法成分上增加了容量,使一个句子可以容纳主语、谓语或宾语同时出现,从而增强了句子的表现力。

钟喇诗品 序》说:“五言居文词之要,是众作之有滋味者也。”历史上的诗作总量,以五言诗为最多。

唐人写有大量的五言古风及五言律绝,如李白、杜甫等人的作品。五言诗以首句不人韵为常式,间也有首句入韵的。

五言古风多是一韵到底,甚少换韵,这与五言律绝诗相似~。

4. 诗经 心得体会

诗经是纯真的,千年的风云变幻,风雅颂未逝,中国人的史诗不死,祖先们的声音我们可以慢慢听见。

生于山东,受孔夫子的影响本该很深,而我却偏偏最讨厌他喋喋不休的礼教,大概是因为他那一套死板的东西让我在高中时非常郁闷,我老师经常这么教育我说,尤其在我们山东,受孔子影响深,所以我们的高考作文评分也比较死板。老师说的死板在我看来无异于八股文,我的一篇文章是什么结构,哪一段该是什么内容几乎都得按规定来。

这让一向靠出新出奇混分的我非常无助,当我面对着只有三十几分的作文成绩的时候不得不抱怨万恶的条条框框。那孔夫子,这个规矩的挡箭牌不得不被揪出来。

说实话,他老人家还是很无辜的,被后世各种知名学者各种曲解,那本《论语》早是千疮百孔。孔子真正想说的都消失在了那字里行间,不过自相传是他改编的《论语》还是可见一斑,他老人家还是很讲道理的。

如果是个死板的老人家,怎么会把一首首不是媒妁之言的萍水相逢留在三百的传说中。男女之间的感情描写是诗经中与前秦其他作品有着明显区别的一点,历史中不是只有征战,不是只有改朝换代,还有一个个鲜活的平民灵魂的充溢,当他们在蒹葭中相遇,那种若即若离的美感就是在水一方的朦胧和寤寐思服的哀伤。

爱情最美的就是这段辗转反侧,睡不着里那个人儿的形象愈加完美,美到鄙夷自己是否配得上。或许当她不在水的中央,没有雾气氤氲,不是这方那方,而让他触到了她的发,反而那一场场难眠里少了很多的想象。

一个倩影最好,看不清楚的你的脸就是最美的那个轮廓,眼鼻口耳就是不食人间烟火的清绝。我这柴米油盐的躯体怎么和你那孤标傲世的灵魂相伴,却是那一方思念缠绵成了水,挥绝不去。

零零落落地潮湿着回忆的角落。这是这样的爱情,初开的莲,《诗经》肆意描绘,西周东周五百年的硝烟就化作了三千柔情,弱水里流绝不尽。

原来这也是祖先们的故事,他们的青春,也是豆蔻和弱冠难以言说的牵肠挂肚。叔本华说,爱情不过是种族意识超越了个人意识;弗洛伊德的调调也是欲望操控这一切。

而我们中国人却用我们文字的百转千回,保存着那千年的白露,未受沾染,浅浅成霜。这是诗经给我的最真实,未经史官的春秋笔墨,缓缓地写,却留下了传奇,成了三千年的向往。

《春秋》中或许会这样记载一个事件,某某年某某月,齐国伐楚。但在《诗经》里,却是一个妻子送别了丈夫,在那陌上远望。

这之后的日日月月,思念必将泛滥,怕的却是这场想念真的成了旷世的传说。我不要你成为所有人的英雄,不要什么不朽,只是希望我在春天的时候能为在田间劳作的你送去午饭。

在那春日暖阳的土地上,我为你擦去脸上的汗滴,你为我拂开挡在额前的头发,这样淡淡地过一生就好。如今呢,你在我极力看都看不到的地方,挥剑砍杀,眼神骇人,我希望你沾满血污的脸庞还能绽放我当时应允你拉我手时的笑容,别被军旅剥夺了理智,还有,一定要活着回来。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路还是那么远,为了回来看你我不顾一切,战争完结了,胜败都是兵家的事,是诸侯的事,我只是要活下来,再回到我的家乡,我知道你还在那林边等待。风会扬起你的发,我从马上下来,就可以再从那风里拉住你吹落的头纱。

《诗经》里有的是先秦文学里少有的人情味,不是楚辞的矣嘘嘻,楚国里的感叹太富贵,我们想的只是四壁徒穷却其乐融融。一次擦肩而过诗经里就能是一段所谓伊人的故事,一次相隔天涯诗经里就是卷耳卷不起的忧伤,铺陈四字,骈骈散散,读懂的就是知己。

不学诗无以言,人们说这也是孔夫子的教诲,《诗经》错了,错在雅颂,把一条条的外交辞令都美化了,岂曰无衣,与子同袍,我说秦穆王你说打就打,还搞什么赋比兴啊。这里我没用什么欲扬先抑和反衬手法,我要说的就是,好好一本《诗经》,好好一本先民们写自己的书,不该带着宫廷里腐败的气息。

你用的语言再美,都是浮华,就如同后宫淡妆浓抹的佳丽三千,也比不过茅屋前等我回家吃饭的那一剪素影。未经梳妆的淡雅文字是任何的文人雅士都学不会的。

你们尽管去纵横,读了诗经却读不懂劳苦大众的快乐也忧伤,背过了诗经却背不过这深深浅浅的年代,总有些东西流芳千古,你却偏偏躺在这滥觞之上,俯首弄姿,摆弄64根蓍草看不破乾坤,以为能不朽反而贻笑大方。还是请他们好好听听七月硕鼠,别说什么温柔敦厚的诗教说要求我们不能以鼠做比,讽刺的就是你们这些坐享其成的君主贵族。

诗教礼教,愚弄大众少说真话而已,在生存的愤怒面前,这些虚伪的伦理脆弱的不堪一击。哈哈哈,万寿无疆,兕觥里喝的是我们酿的酒,嘴角却流下血的颜色。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我将离开你们这些不曾顾念过我们的人,去往我们的乐土,那里有我的小木屋,还有湖上的小船,冬无朔风,夏无艳阳,春天可以荡漾于湖上,秋天就收集每一片落叶,一样给远方的人们写去思念,简简单单就构筑一段幸福生活。那样的山林,会有谁在永号?是的,是的,我将上路,在你们未发现之前。

但谁能躲开时代,谁能躲开年华,我们终将终老,在这片土地,这。

5. 诗经的赏析和原文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沚。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诗中“白露为霜”给我们传达出节序已是深秋了,而天才破晓,因为芦苇叶片上还存留着夜间露水凝成的霜花。就在这样一个深秋的凌晨,诗人来到河边,为的是追寻那思慕的人儿,而出现在眼前的是弥望的茫茫芦苇丛,呈出冷寂与落寞,诗人所苦苦期盼的人儿在哪里呢?只知道在河水的另外一边。但这是一个确定性的存在吗?从下文看,并非如此。是诗人根本就不明伊人的居处,还是伊人像“东游江北岸,夕宿潇湘沚”的“南国佳人”(曹植《杂诗七首》之四)一样迁徙无定,我们也无从知晓。这种也许是毫无希望但却充满诱惑的追寻在诗人脚下和笔下展开。把“溯洄”、“溯游”理解成逆流而上和顺流而下或者沿着弯曲的水道和沿着直流的水道,都不会影响到对诗意的理解。在白居易《长恨歌》中,杨贵妃消殒马嵬坡后,玄宗孤灯独守,寒衾难眠,通过道士鸿都客“上穷碧落下黄泉”的寻找,仍是“两处茫茫皆不见”,但终究在“虚无缥缈”的海外仙山上找到了已成仙的杨贵妃,相约重逢于七夕。而《蒹葭》中,诗人一番艰劳的上下追寻后,伊人仿佛在河水中央,周围流淌着波光,依旧无法接近。《周南•汉广》中诗人也因为汉水太宽无法横渡而不能求得“游女”,陈启源说:“夫说(悦)之必求之,然惟可见而不可求,则慕说益至。”(《毛诗稽古编•附录》)“可见而不可求”,可望而不可即,加深着渴慕的程度。诗中“宛”字表明伊人的身影是隐约缥缈的,或许根本上就是诗人痴迷心境下生出的幻觉。

以下两章只是对首章文字略加改动而成,这种仅对文字略加改动的重章叠唱是《诗经》中常用的手法。具体到本诗,这种改动都是在韵脚上——首章“苍、霜、方、长、央”属阳部韵,次章“凄、唏、湄、跻、坻”属脂微合韵,三章“采、已、涣、右、浊”属之部韵——如此而形成各章内部韵律协和而各章之间韵律参差的效果,给人的感觉是:变化之中又包涵了稳定。同时,这种改动也造成了语义的往复推进。如“白露为霜”、“白露未唏”、“白露未已”——夜间的露水凝成霜花,霜花因气温升高而融为露水,露水在阳光照射下蒸发——表明了时间的延续。

诗意的空幻虚泛给阐释带来了麻烦,但无疑也因而扩展了其内涵的包容空间。我们触及隐藏在描写对象后面的东西,就感到这首诗中的物象,不只是被诗人拿来单纯地歌咏,其中更蕴育着某些象征的意味。“在水一方”为企慕的象征,钱钟书《管锥编》已申说甚详。“溯洄”、“溯游”、“道阻且长”、“宛在水中央”也不过是反覆追寻与追寻的艰难和渺茫的象征。诗人上下求索,而伊人虽隐约可见却依然遥不可及。《西厢记》中莺莺在普救寺中因母亲的拘系而不能与张生结合,叹惜“隔花阴人远天涯近”,《蒹葭》中的诗人也是同样的感觉罢。

诗人的追寻似乎就要成功了,但终究还是水月镜花。古希腊神话中有一则说坦塔罗斯王因自我吹嘘犯下罪过而遭受惩罚——忍受永远的焦渴和饥饿之苦。他站在大湖中,湖水深及他的下颔,湖岸长着果树,累累果实就悬在他的头顶。可是,当他口渴低头喝水时,湖水便退去;当他腹饥伸手摘果时,树枝便荡开,清泉佳果他始终可望而不可即。目标的切近反而使失败显得更为让人痛苦、惋惜,最让人难以接受的失败是距离成功仅一步之遥的失败。

探索人生深刻体验的作品总在后代得到不断的回应。“蒹葭之思”(省称“葭思”)、“蒹葭伊人”成为旧时书信中怀人的套语。曹植《洛神赋》、李商隐的《无题》诗也是《蒹葭》所表现的主题的回应。而当代台湾通俗小说家琼瑶的一部言情小说就叫做《在水一方》,同名电视剧的主题歌是这样的:绿草苍苍,白雾茫茫,有位佳人,在水一方……

选择一篇作为代表吧,《诗经》里的名篇实在是太多了。供参考。

6. 如何看待诗经的经典性

《诗经》作为一个文本的出现在中国很早,距现在有3000多年。

当然,他成为经典要晚一些,大约是在距现在2000年的时候,即汉代。为了适应汉代中央集权的社会制度,当时的执政者接受了董仲舒的建议,把孔子思想作为统一规范全国上下思想的一种标志,于是在中国历史上发生了一个很著名的事件,叫做“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从这个时候起,孔子就被作为“圣人”,与孔子有关的一切都被涂上了神圣的色彩。孔子在生前作为教材来用的一些古代的文献,也被称为“经”,包括《诗经》在内还有《书》、《易》、《春秋》、《礼》,一起被称为“五经”。

同时,从汉代开始,在政府设立了“博士”,立“五经”博士来教授有关的人员。 什么是“经”?我想说的是,由于把孔子当作圣人,把孔子思想当成了国家、政府推行的统一全国上下思想行为的标志,这个“经”,就具有“神圣”的意思,“圣人”的意思,表明其中包含了许多恒常不变的真理,有了实实在在应当遵循的规则。

正是由于“经”具备了这样的意义,它就被一般人看做非常高深,非常玄妙,是与我们离得很远很远的东西。但是我想,如果经典离人们太远,把它树得高,那么经典的意义就会逐渐地消失。

经典作为一种文化的载体,应当说它总是在不同的层面上影响着人的生活,人们会在不知不觉的状态下来接受它。 就《诗经》而言,我想我们许多的同学在许多成语里面,甚至在中学语文课本里面都已学过它。

这种了解,大部分同学都会有。但是我要说的是,我们还会在日常生活中,在我们的谈话中,在我们日常教育中,经常用到《诗经》的一些词语来表达我们的一些认识。

在这里,我再举一些我们平常生活中遇到的,大家可能知道但没有察觉到的例子。 最近十多年来,内地常常隔个一两年、三五年就会有一个港台的作家被内地的人、特别是年轻人所喜欢。

最早的一位为内地人所了解的作家,是一个女性作家,叫琼瑶。我想这个大家也是知道的。

她的好几部小说被拍成了电视剧,其中有一部电视剧,叫《在水一方》。大家也许知道,她的名字以及电视剧《在水一方》,都和《诗经》有关系。

《诗经》的一首诗叫做《木瓜》,它的第二章“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琼瑶的名字是从这里来的。《蒹葭》,这是一首很有名的诗,“兼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遡洄从之,道阻且长;遡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这应当是一首情诗,一个青年男子,或者是一个青年女子,在秋天的早晨,10点钟之前,想追求心爱的人儿而追求不到,心情苦闷,这种感情在这里表现得很充分。我想,这个表明了我们现代人还不断地在运用《诗经》这一古老的形式来表达一种感情,乃至它的词汇、它的语言还会出现在我们生活中。

顺便我想说一下,在生活当中也有常常用“投桃报李”表达礼尚往来的意思,“投桃报李”这个成语并不是从这首《木瓜》诗中出来的,而是出自《诗经》的另外一首作品,即“大雅”中的《抑》。在这篇作品中,有两句,就是“投我以桃,报之以李”,即“礼尚往来”的意思。

《关雎》是《诗经》的第一首,这首诗应当是人们所熟悉、所了解的。为什么把《关雎》放在《诗经》的第一首?必然有很多人讨论这个问题,我想之所以把《关雎》放在《诗经》的第一篇,表示了中国的先人对男女婚姻乃至于家庭的重视。

因为在中国人看来,男女婚姻、家庭乃是一个社会的基础,也是一个社会的开始。《关雎》表现了人们对于美好的婚姻、幸福家庭的祝福。

所以《关雎》这首诗的第一章,“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四句就成为人们在祝贺新人的时候对美满婚姻的赞颂,对幸福家庭的赞颂,这已经是我们生活中常常能够听到的。

除了这个之外,在婚姻上还常常出现“天作之合” 这种祝福。“天作之合”也出自《诗经》,即出自“大雅”的《大明》。

这首诗是赞美周代的创始人周文王和他的妻子的夫妻关系的,所以后来人们用“天作之合”来表示对一对新婚夫妇的祝愿。在《关雎》中还有四个字也成为了我们的口头语,这就是“辗转反侧”。

这四个字在诗中是用来形容男子追求女子没有得到那种焦急不安的心情,它很生动地描绘了男子因相思之苦,在夜里睡不着觉,不断地翻转自己的身体的情形。所以后来在生活当中也用这四个字来表现由于各种不同的原因不能睡得很安稳的情况。

《诗经》里面还有好多作品谈到相思之苦,有一首诗叫做《采葛》,它描绘相思之苦是“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这种表现也是很贴切、很生动的。

除描写爱情之外,我们在现实生活当中,在和朋友、同事交往当中,也常常有用到《诗经》的时候。比如说我们有些朋友买了新房子、搬了新居,大家祝贺他“乔迁之喜”。

“乔迁之喜”的“乔迁”两个字也是出自《诗经》,出现在“小雅”的《伐木》中,“出于幽谷,迁于乔木”,是讲鸟从低地方飞到高地方,乔木是高大的树木。用这个来祝贺人们喜迁新居,应当是我们常常会碰到的。

此外,祝贺一个朋友生了一个小孩,如果是一个男孩,就叫做“弄璋之喜”。“弄璋”这个词也出自《诗经》,是在《诗经》的。

7. 下列关于《诗经》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中国诗歌诞生的源头,也是中国第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经》的全面理解。结合所学知识判断A、B、C三项均是对《诗经》的正确理解;而《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其中“风”,多是周代各诸侯国的民歌,从各方面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境况和思想感情。因此D不正确,故选D。

点评:《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中国成熟诗歌形成的重要标志,共305篇。绝大部分是西周至春秋中叶的诗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是其中精华的部分,因多是周代各诸侯国的民歌,从而从各方面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境况和思想感情。《诗经》的创作,为中国古曲文学奠定了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对我国文学的发展有深刻影响,在中国文化史和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张承辉博客” 《诗经》的接受与影响 https://www.zhangchenghui.com/265349

(0)
上一篇 1分钟前
下一篇 1分钟前

相关推荐

  • 《狼王洛波》之《威尼佩格狼》

      我读过一本名叫《狼王洛波》的书,里面有《威尼佩格狼》、《法国狼王柯尔坦》、《狼王洛波》、《巴特兰多的比利》、《狼的规矩》、《狼孩儿麦瑞》等许多故事,但是《威尼佩格狼》这一篇让我…

    问答 2022年4月18日
    001
  • 2022年好听的何姓男孩名字

    2022年好听的何姓男孩名字   何兴然  (xīng rán) 出自:1、郑刚中的《至夜独酌二绝  其一》——一册韩文酒一杯,居然独酌兴悠…

    问答 2022年5月17日
    0057
  • 骆驼祥子第五章的读后感300字

    在老舍的笔下,出现了很多北京市民阶层的人物形象,如小商人,小职员,巡警,看完骆驼祥子,写好骆驼祥子读后感有很大的帮助。你是否在找正准备撰写“骆驼祥子第五章的读后感300字”,下面小…

    问答 2022年4月18日
    002
  • 关于友情的古诗名句(描写友情的诗句古诗赏析)

    世界上,有这么一个人。 他能让你敞开心扉,倾诉你无法向爱人倾诉的故事; 他能给你力量,在你失望的时候给你安慰; 他能与你玩笑,带给你旁人给不了的快乐。 他的名字叫作朋友。 有人说:…

    问答 2022年4月17日
    004
  • 反恐怖主义主题班会教案

    大千世界,隐藏着许多已知的或未知的危险,随着犯罪手段不断提升,组织更加严密,筹划更加细腻,装备更加精良,出手更加凶狠,提前防范总比临时应对好。下面张承辉给大家带来的是反恐怖主义主题…

    问答 2022年6月28日
    006
  • 做家务社会实践心得

    社会实践加深了我们对社会发展影响与矛盾的认识,为今后广泛参与社会建设提供了经验。社会实践能锻炼我们的意志力,你会写社会实践心得?你是否在找正准备撰写“做家务社会实践心得”,下面小编…

    问答 2022年4月18日
    00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