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患儿临床特征分析 – 病毒感染论文

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患儿临床特征分析 – 病毒感染论文

摘要:目的探讨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syncytialviruspneumonia,RSV)感染患儿临床特点及实验室指标变化。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20年1月新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582例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依据患儿是否存在RSV感染分为RSV感染组和非RSV感染组。同时根据RSV感染患儿病情程度分为轻度组和重度组。分析RSV感染患儿临床特点,比较各组实验室指标[白介素-17(IL-17)、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α干扰素(IFN-α)、β干扰素(IFN-β)]水平,分析RSV感染程度与上述指标的关系。结果582例儿童共100例RSV感染,RSV感染率为17.18%(100/582)。RSV感染组发热、喘息、气促、胸片影像学表现为散在斑片状影、纹理增多占比明显高于非RSV感染组(P<0.05);100例RSV感染患儿,重度感染患儿38例(38.00%),轻度感染患儿62例(62.00%)。重度组、轻度组、非RSV感染组IL-17、TNF-α、中性粒细胞计数、IFN-α、IFN-β依次降低,而淋巴细胞计数依次增高,三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SV感染患儿病情程度与IL-17、TNF-α、IFN-α、IFN-β、中性粒细胞计数呈正相关(P<0.05)。结论RSV感染患儿无明显性别、年龄、发病季节差异,以发热、喘息、胸片影像学表现为散在斑片状影、纹理增多等特点常见,RSV感染儿童病情程度与炎症反应和免疫功能低有关。

关键词:呼吸道合胞病毒;儿童;临床特点;病原菌

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syncytialviruspneumonia,RSV)属于一种RNA病毒,主要经飞沫、密切接触传播,是引发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病毒性病原体之一[1],据报道每年约有3400万儿童感染RSV,约有20万人死亡[2]。儿童感染RSV将引发不同程度缺氧、喘息和气道功能紊乱,严重者甚至引起细支气管炎、肺炎,对患儿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3-4],对RSV发病机制仍未完全明确,临床治疗尚缺乏特异性药物[5]。严重RSV感染包含炎症介质释放、上皮细胞坏死、炎症和黏液的生成[6],RSV诱导何种炎症因子释放及是否引起免疫反应异常还需进一步探究,本研究主要探讨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患儿临床特点及细胞因子变化。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选择2018年1月-2020年1月新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582例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为研究对象,年龄1~9岁,平均年龄(5.68±1.16)岁,病程1~5d,平均(3.24±0.33)d。(1)纳入标准:符合《实用儿科学》[7]第八版有关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诊断标准,临床资料完整。(2)排除标准:喘息病史;免疫缺陷性疾病;合并心肺等基础性疾病;有白三烯拮抗剂史;合并细菌性肺炎、结核和支气管发育不良;合并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损害;合并其他感染性疾病;重度营养不良;近两周内使用过类固醇激素;有脱水症或喂养困难;多器官功能障碍;高热或存在中毒症状。582例患儿依据实验室结果和随访资料分为RSV感染组和非RSV感染组,感染组依据入院时Lowell评分[8]分为重度组(Lowell评分≥10分)、轻度组(Lowell评分<10分)。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方法

1.2.1资料收集采集病例患儿性别、年龄、临床表现(发热、喘息、气促、呕吐腹泻等)、胸部影像学表现(散在斑片状影、纹理增多、大片阴影等)等临床资料。1.2.2检测指标采集患儿来院次日早晨空腹静脉血,常规离心(3000r/min)后留取血清低温保存待测,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患儿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necrosisfactor-α,TNF-α)、干扰素-α(Interferon-α,IFN-α)和干扰素-β(Interferon-β,IFN-β)。收集患儿痰液,放入无菌培养器中2h内处理痰液,测量合格痰液体积后,加入4倍体积的二硫苏糖醇。旋涡振荡器振荡15s,细胞分析仪检测患儿痰液中中性粒细胞计数和淋巴细胞计数百分比。

1.3统计分析

应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采用例数或百分率(%)表示,各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珚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行单因素方差分析。采用Spearman系数进行相关性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RSV感染患儿临床特征

582例患儿共有100例RSV感染,RSV感染率为17.18%(100/582),RSV感染组发热、喘息、气促、胸片影像学表现为散在斑片状影、纹理增多占比均高于非RSV感染组(P<0.05),性别、年龄和病程、发病季节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三组患儿指标比较

100例RSV感染患儿依据入院时Lowell评分分为重度感染患儿38例,轻度感染患儿62例,且重度组、轻度组、无RSV感染组IL-17、TNF-α、中性粒细胞计数、IFN-α、IFN-β依次降低,而淋巴细胞计数依次升高,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2.3各指标与RSV感染程度的相关性分析RSV感染患儿病情程度与IL-17、TNF-α、IFN-α、IFN-β、中性粒细胞计数呈正相关(P<0.05),见表3。

3讨论

RSV为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体,研究证实RSV感染后较难产生持久性保护性抗体,导致RSV重复性感染十分常见[9]。2009-2013年对我国22个省81家医院2万多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进行呼吸道病毒监测发现RSV阳性检出率为9.9%,较流感病毒及其他呼吸道病毒高,在2岁以下婴幼儿中RSV检出率高达17.0%[10],本结果显示儿童RSV感染率为17.18%,与既往邹丽容等[11]报道的住院儿童RSV感染率约为17.06%相接近,提示儿童RSV感染风险较高,原因可能为儿童由于身体各器官发育尚未成熟,机体抵抗力低下[12],成为RSV感染的高危人群,临床需重视对儿童RSV感染的防治。早期抗病毒药物治疗是控制RSV感染的有效方法之一,但防治效果并不理想,而RSV感染严重程度是评估患儿预后的关键,因此早期明确RSV感染患儿的临床特点及严重程度对患儿病情的有效防控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结果显示RSV感染组发热、喘息、气促、胸片影像学表现为散在斑片状影、纹理增多的占比明显高于非RSV感染组,提示RSV感染患儿以发热、喘息及气促等症状多见,胸片影像学表现以散在斑片状影和纹理增多等,与早期梁沫等[13]研究报告基本相符,但本结果证实RSV感染和非RSV感染的发病无明显性别、年龄及季节性分布差异,部分临床症状和胸片影像学表现相类似,单纯依赖于临床特点差异进行鉴别诊断的难度依然较大。机体感染病毒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炎症反应,并且RSV感染病毒后在气道上皮细胞中,RSV会激活NF-κB及驱动趋化因子,而随着趋化因子的招募和激活可引发气道炎症细胞群的产生,激发机体炎症反应[14],IL-17和TNF-α为临床常见炎症性因子,IL-17主要由活化的T细胞产生的促炎细胞因子,其可促进T细胞活化,刺激上皮细胞及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中多种细胞因子的产生,从而引发炎症反应[15-16]。TNF-α属于一种多向性促炎性细胞因子,TNF-α由多种细胞分泌产生,在诱导感染性休克、炎症反应中起到重要作用[17]。研究指出IL-17和TNF-α水平越高预示机体炎症反应越严重[18-19]。IFN-α、IFN-β为机体免疫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当机体被病毒感染时,免疫细胞通过抗病毒应答反应而产生一组结构类似、功能接近的低分子糖蛋白,IFN-α、IFN-β在机体免疫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20-21]。研究证实中性粒细胞在病毒感染期间呼吸道症状发病中起着重要的作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20年第30卷第18期ChinJNosocomiolVol.30No.182020·1482·用,对患者预后起着重要的提示作用,大量中性粒细胞聚集并活化后会释放炎症介质,一旦释放氧自由基及蛋白水解酶从而破坏病原体,将引发明显的炎症反应,淋巴细胞计数增高常见于病毒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等[22-23]。研究结果显示,重度组、轻度组、非RSV感染组IL-17、TNF-α、中性粒细胞计数、IFN-α、IFN-β依次显著降低,淋巴细胞计数依次明显增高,初步说明RSV感染患者炎症因子水平升高,而免疫功能降低。此外,本结果还显示RSV感染患儿病情程度与IL-17、TNF-α、IFN-α、IFN-β、中性粒细胞计数呈正相关,由此提示临床工作中上述指标可有望为病情控制和有效治疗手段提供重要的参考。综上所述,RSV感染儿童临床特点缺乏典型性,IL-17、TNF-α、IFN-α、IFN-β、中性粒细胞计数水平与RSV感染患儿病情程度密切相关,积极监测患儿实验室指标,有望为RSV感染患儿的有效防治提供合理参考。

作者:尚莹 可秋萍 娄莹 杨成胜 崔怀亮 单位:新乡市中心医院儿科二病区

“张承辉博客” 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患儿临床特征分析 – 病毒感染论文 https://www.zhangchenghui.com/80952

(0)
上一篇 2022年4月25日 下午3:13
下一篇 2022年4月25日 下午3:13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