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常规培养有哪些(大班幼儿常规养成方面有哪些)

在日常中,老师制定的套路是为了保证孩子的安全,发展孩子的自我意识和自我管理潜能。制定规则本来就是为了促进幼儿的健全发展,它只是手段,不是最终目的。然而,在幼儿园的常规教育中,往往存在“为管理而管理”的误区。以“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日常作息”为主题,结合自己的经历和经验进行积极的交流。

套路的建立需要反复练习。小班孩子刚进入集体生活,新的套路需要一个适应过程。套路的建立需要反复练习。所以老师要耐心细致,帮助孩子适应新的集体生活,逐渐习惯按照常规要求去做。教师和护士也应该相互合作,采用一致的标准和要求,鼓励幼儿自动和独立地遵循常规。小班幼儿的思维特点是直觉动作思维。他们善于模仿,喜欢反复听故事。我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利用儿歌语言通俗易懂、句式重复、音韵、节奏、动作自然和谐等特点,纳入平时自理能力的培养,激发孩子自己动手的兴趣。

教师在进行常规教育时,首先要明确常规不等于咒语。在实践中我们会发现,被要求排队的孩子一旦没有老师的监督,就会横冲直撞,争抢,无法自控。这说明一些不合理的规则束缚了孩子,教师应该认识到孩子的主体地位,基于正确的儿童观来制定规则,并将其视为保证孩子身心发展所需的“润滑剂”。比如老师讲故事的时候,不是让孩子一排排的坐在远离老师的地方,而是不均匀的坐在老师周围,气氛融洽,关系亲切。通过这种方式组织活动,孩子很快乐,很合作,这是良好常规教育的外在表现。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提出适当的要求。

根据小班幼儿的特点,套路要简单明了,适合小班幼儿的心理发展水平。只有满足幼儿的能力要求,才能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并愿意去做。

建立安全感——人只有生活在规律的环境中才会有安全感,幼儿也是如此,他们喜欢按照一定的程序做事。合理的作息为孩子创造了有序和谐的生活,他们在快乐的情境中自然形成了一种符合身心发展水平的规律意识和规范行为。

以身作则,树立榜样。教师在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时,可以树立一定的榜样,引导孩子模仿学习。这个例子可以是老师本人,也可以来自书本和漫画。其中,我们认为自己的言行更重要,因为幼儿的可塑性很强。

在语言活动中,儿童学习的心理环境不容忽视。要尽量给幼儿创造一个敢说、想说、喜欢说、有机会说的环境。在语言活动中适当设计“互动环节”是为了给孩子提供一个轻松自由的语言交流环境。通常情况下,“互动环节”可以设计在活动的重点和难点,也可以设计在传递新体验的地方。在这样的互动环境中,孩子没有压力,感觉舒适,充分运用手、口、脑,得到语言练习和经验传递的机会,个性自由发展,语言潜能得到有效开发,真正感受到合作的乐趣。

让孩子形成规则意识。首先,让孩子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一些小细节也不能忽视,比如运动后洗手。为了保持环境整洁,洗手后的水要尽可能多的扔进水池里。其次,老师要督促孩子做好每一步,从而逐渐形成必要的规则,比如洗手时不要玩水,午睡时不要和别人说话等。这些都需要老师给孩子一个明确的概念,并一如既往的执行,让孩子逐渐形成规则意识,久而久之养成良好的习惯。

这些规则应该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来制定。老师要清楚,应该用什么样的心态来维持课堂上的套路。当孩子做出与常规相悖的事情时,我们要知道是什么原因导致孩子不遵守规则或者忘记规则。你不明白吗?还是孩子的生理和心理还没有发展到足够的自制力?有时候,问题不一定都在这一刻的孩子身上,可能某个作息规律根本不适合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所以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制定作息规律,让他们尽可能知道日常生活的安排。如果各个环节都紧密有序,就不难形成良好的套路。

“张承辉博客” 幼儿常规培养有哪些(大班幼儿常规养成方面有哪些) https://www.zhangchenghui.com/78677

(0)
上一篇 2022年4月25日 上午11:06
下一篇 2022年4月25日 上午11:06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