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和一个不做股票的同事聊天,他突然问:中远海控是不是涨得很好?
我说是啊,怎么了?
一个错过一万亿的悲伤故事。
去年同事在浙江沿海县市企业调研,做外贸的老板们集中反映的问题就是集装箱太贵,赚点钱最后都送给了海运公司。
他就写在调研报告里交上去,其他没想太多。最近看股市报道,才发现中远海控从去年他调研的这个时间点开始涨了10倍,把大腿都拍肿了。

我他喵的也把大腿拍肿了。
去年下半年我也看到海运涨价的二手消息,但因为没法验证,海运股又有渣男传统,就直接忽略了。
如果能多关注点同事的内心世界,有事没事多聊几句,岂非10倍股也到手了?
类似的事颇多。
2014年有哥们发现小区边上突然开了两家酒店,一家是五粮液专卖,一家是各种名酒都有。他就经常去酒店里买瓶矿泉水然后和老板瞎聊,发现生意都很好。他又在杭州城大街小巷里转了一大圈,确定卖五粮液的店比以前翻倍,生意都还很好,遂重仓杀入,赚了10倍。
我自己也有个光辉案例。
2016年G20以后杭州房价猛涨,我当时人在英国回不来买房,就琢磨着怎么才能从这波行情里收益。上网查发现全国房价都在猛涨,当时也没限价之类的政策。思考的结果就是杠杆越高的房企越受益,类似于大牛市里高杠杆的赌徒最赚钱。找了一圈发现融创杠杆最高,直接怼,一年时间8倍。
之前夜报里讲过一个真实的段子。由于大宗商品前面N年都是大熊市,导致全球机构里的周期研究员都失业,华尔街剩下的周期研究员加起来不超过20个。
国内也差不多,周期研究员纷纷改行去研究消费、房地产,正儿八经还在跟大宗商品的都快饿死了。
所以在这轮周期大行情开始的时候,机构压根儿就没关注。
我猜海运也一样,去年压根儿没有机构研究员在跟海运价格,直到今年一季度才有机构介入。所以只有等散户和私募把中远海控买上去以后,公募才会杀进来当接盘侠。
如果同样研究一家公司,散户肯定玩不过机构。
但乌龟爬得再慢,也总比睡着的兔子快。散户研究能力再弱,也总比压根儿不研究的机构强很多。
所以在行业拐点出现的那个时间点上,聪明的散户往往才是赚到大钱的人,机构要等至少涨了三五倍才会杀进来抢翔。
呃,结论大概就是要多和我同事、我同学、我亲戚聊天,各行各业的发展情况都多了解下。隔一两年就会妥妥给你送致富代码滴…
“张承辉博客” 致富代码到处是 https://www.zhangchenghui.com/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