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凉山有几个县几个区(凉山州17个县的区划形成过程)

今天,我们聊聊凉山州。四川省下辖了18个地级市和3个自治州,凉山州属于3个自治州之一。

凉山州的总人口达到了480多万,在四川省排名前列,下辖了17个县,管辖范围很大。

那么,凉山州17个县的区划,到底是如何形成的呢?今天,我们就聊聊这个问题。

首先,我们聊聊四川省。四川省属于我国的人口大省、粮食大省、经济大省,同时也是我国西南地区综合实力最强的省份。

四川省的总人口,达到了8300多万,与江苏省基本相当,仅次于广东、山东、河南等几个人口大省。

成都平原的土地肥沃,再加上水源充足、气候适中,四川省的粮食产量很高,四川出产的大米一直很有名。

四川省下辖了18个地级市和3个自治州,总计21个地级区划。

凉山州则是3个自治州之一,下辖了17个县,管辖范围辽阔,总人口达到了480多万。在四川省的各个地级市和自治州中,位居前列。

说到四川省,我们必须聊聊四川省与重庆市联合打造的川渝城市群。

因此,川渝城市群极有可能成为我国第4大城市群。

与其他省份规划的关中城市群、长株潭城市群、中原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等等相比,川渝城市群的双核心城市的模式,优势更大,而且动力十足。

四川省的地质结构复杂,犹如一个大盆地。尤其是西部地区,地质结构更是极为复杂。早在唐朝统治时期,大诗人李白就留下了“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诗句。

由于四川的地质结构问题,在古代历史上,一旦朝廷的统治崩溃,四川地区极易出现割据政权,例如历史上的蜀汉、成汉、后蜀、前蜀、元末明玉珍政权等等。

因此,自古就是“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已定蜀未定”的说法。

在元朝之前,历代王朝基本上都沿用了州县两级区划。

当然,为了加强对各地的管理,历代王朝都想了很多办法,陆续出现了汉朝13州、唐朝15道、宋朝23路等等。

在宋朝统治时期,把巴蜀之地划分为益州路、利州路、夔州路、梓州路,简称川峡四路,这就是后来四川省的由来。

13世纪中期,北方的元朝崛起以后,在几十年时间里,迅速消灭了大金国、西夏国、大理国、西辽国、南宋等一系列政权,建立了一个不可一世的庞大王朝。

不过,随着疆域面积的扩大,元朝开始面临各种问题。

元朝的地方管理经验基本上为零,面对全国几百个州府、几千个县,元朝束手无策。各地的人口数据、耕地亩数、农作物产量情况很复杂。

以耕地为例,由于各地的地质结构和气候差异巨大,各地的耕地,则分为了沙土地、水浇地、黑土地等10多个类型,每一个类型又分成了上中下3个等级。各地的农作物,又分为了水稻、大豆、高粱、小麦等等。

对于这样的情况,号称“横扫欧亚、马踏四方”的元朝很无奈。

依靠唐宋两朝的州县两级区划,根本无法满足元朝的需要。唐朝的15道和宋朝的23路,对于元朝都不合适。

最后,元朝在宋朝23路的基础上,结合了金国行尚书台的框架经验,进一步调整以后,推出了行省制度。

元朝把全国划分为10个行省,例如四川行省、河南江北行省、江西行省等等。

各个省下辖了各个路,每个路下辖各个州府,每个州府下辖了各个县,相当于4级区划。

当时,凉山州下辖的各个县,隶属于四川行省的建昌路、德昌路管理。

有一说一,元朝虽然设立了行省制度,奠定了行省框架。但行省并不完善。

首先,各省的区划不合理,管理难度非常大。第二,各地的机构设计粗犷,相互重叠。到了元朝统治的末期,各个行省基本崩溃。

1368年,朱元璋建立了明朝以后,根据明朝的实际需要,结合了元朝行省的结构,进一步调整了各地区划。

其中,撤销了路一级的区划,形成了省、州府、县三级的区划,这一结构非常经典,先后使用了几百年时间。

在明朝永乐皇帝朱棣在位时期,明朝完成了迁都以后,形成了南北直隶与13个省的区划。

当时,凉山州下辖的各个县,分别隶属于建昌府、德昌府、会川府、柏兴府管理,每个府下辖了几个县。

其实,我国很多省份的基本区划,都是明朝统治时期形成的,例如河南省、江西省、广东省等等。

至于四川省,基本框架已经成型。不过,明朝的四川省,管辖范围更大一些。

17世纪中期,清朝逐步确立了自己的统治。

随后,清朝在明朝行省的基础上,进一步调整了各地区划。

最终,形成了内陆18个省的区划。

在清朝雍正皇帝在位时期,四川省的区划进行了一定的调整。

其中,凉山州下辖的各个县,隶属于宁远府等几个府管理。

为了解决当地土司的问题,雍正皇帝在西南各省,推行了著名的改土归流。

1912年,清朝灭亡以后,我国进入了军阀混战阶段。其实,四川省简直是缩小版,大小军阀混战了10多年。

1939年,鉴于各方面的原因,当时的政权,设立了西康省,凉山州的大部分县,都隶属于西康省管理。

一转眼到了建国初期,随着局势的稳定,我国进入了战后重建、恢复生产、发展建设等阶段的工作。一系列项目,在四川各地设立。

在西康省,陆续设立了西康专区、凉山彝族自治州等自治州和专区。

其中,西康专区下辖了西昌县、盐源县、会理县、宁南县、冕宁县、盐边县、德昌县、昭觉县、越嶲县等9个县。

凉山彝族自治州则下辖了7个县,分别是:布拖县、金阳县、普格县、喜德县、普雄县、美姑县等等。

进入50年代前期,随着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和经济建设的需要,抗战时期设立了的西康省,存在的作用越来越小。

1955年,西康省被撤销,以金沙江为界限。金沙江以东地区,划入了四川省,其中,就包括了西康专区、凉山彝族自治州。

随着凉山彝族自治州的划入,四川省西部的区划,出现了一定的调整。

乐山专区下辖的雷波县、马边县、峨边县和西昌专区的越嶲县,陆续划入了凉山彝族自治州管理。

此时,凉山州下辖了11个县。1956年,在两个专区的4个县划入以后,在部分县区乡镇的基础上,凉山州设立了呷洛县、洪溪县、瓦岗县,总计下辖了14个县。

到了1959年,在四川省各个专区、自治州的区划调整中,凉山州下辖的瓦岗县、洪溪县、普雄县被撤销。

与此同时,为了改变那些生僻字,越嶲县改名为越西县,呷洛县改名为甘洛县,凉山州形成了11个县的区划结构。

60年代末期,全国所有的专区调整为地区以后,西昌专区更名为西昌地区。

70年代末期,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发展,为了适应发展的需要,我国各省下辖的各个地区,陆续调整为地级市。

1978年,西昌地区被撤销,下辖的西昌县、德昌县、冕宁县、会理县、宁南县、会东县、盐源县、木里县等8个县,划入了凉山州管理。

1979年,在西昌县部分乡镇的基础上,设立了西昌县级市。此时,凉山州下辖了1个县级市、19个县,总计20个市县。1984年,在新一轮的区划调整中,凉山州的马边县和峨边县,划入了乐山地区管理。

凉山州调整为1个县级市、17个县,总计18个县市。1986年,西昌县被撤销,并入了西康县级市。此时,凉山州基本形成了17个县市的区划格局。

随着凉山州各地的持续发展,2021年,会理县被撤销,设立了会理县级市。截至此时,凉山州形成了2个县级市、15个县的区划,

分别是:西昌市、会理市、盐源县、德昌县、会东县、宁南县、普格县、布拖县、金阳县、昭觉县、喜德县、冕宁县、越西县、甘洛县、美姑县、雷波县、木里县。

“张承辉博客” 四川省凉山有几个县几个区(凉山州17个县的区划形成过程) https://www.zhangchenghui.com/291281

(0)
上一篇 45秒前
下一篇 25秒前

相关阅读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