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偷东西屡教不改怎么办

曾有不少老师跟我反应过,有的孩子总是偷拿人家东西,小到袜子、文具,大到现金等,现在班上的同学都暗地里称他“小偷”,被教育不能跟他往来。其他家长认为孩子品行不端,是个“坏种”,偷窃东西的孩子家长,也是无可奈何——我已经教过他很多次了,也给了他钱,为什么他一定要偷别人的呢?

我们小时候,或许都被教育过“小时偷针,长大偷金”,也不少人听说过父母纵容孩子偷拿人家的文具盒,长大了孩子成盗窃犯,埋怨母亲没有严格管教自己的故事。孩子偷东西的行为,常在孩子上幼儿园后变得常见,听上去很严重——“偷”,这样“邪恶”的行为怎么会发生在孩子身上?其实这些行为背后都有深层的心理原因,并不代表他们就是坏孩子。

学龄前孩子的小偷小摸,源于欲望和缺乏自制力

在幼年时期,孩子都想将所有自己喜欢的东西据为己有,这是人天然的占有欲,而没有习得“拿”与“偷”二者的界限,取走别人的物品这一行为,在成人眼中就是“坏”。

在上幼儿园前后,随着社会交往的扩大,大多数孩子们逐渐明白了什么是归属权,知道别人的东西不能拿,幼儿园的东西不能带走,只能轮流玩等社会规则。少数孩子还是不能理解,习惯性地认为可以拥有一切,就像在家里一样(溺爱的后果)。这样的孩子即使上了小学,也有分不清借、拿、偷的,因为家庭生活中没有建立起足够的规则感。

有的即使明白了这些道理,由于年幼缺乏自控力(即使成年了,许多人仍旧缺乏的宝贵品质),实在是太想拥有了,这样的欲望驱使着他们,还是打破规则偷拿了他人的东西。这时家长的态度极其重要!

我能分清借、拿、偷

首先从小就要教育孩子分辨自己行为的正误,通过一些绘本、动画就可以巧妙寓教于乐,例如询问宝宝:“你觉得这个人拿走别人的东西好不好呀?为什么呢?”引导孩子自己说出偷窃是不对的,理解被偷东西的人的感受,心爱之物被偷拿,很伤心。

借书不是偷书,在商店试吃食物不是偷,这些行为都需要给孩子解释。

孩子出现小偷小摸的行为,家长切忌迅速给行为定性,大声指责孩子“你怎么偷东西呢?!你真是坏孩子!”这样的指责不仅不能减少孩子偷窃的频率,甚至给孩子贴上了“小偷”的标签,让孩子自暴自弃,出现反复偷窃。理解孩子并正面引导,或许更有效,如:“宝宝,你肯定是很喜欢这样东西才拿走的是吗?但拿别人东西对吗?现在我们应该怎么做?”孩子偷拿了东西之后惶恐不安的感受被接纳,然后和父母一起归还、道歉,对自己的行为负起责任来,才能最大程度的从这件事中学习。

教会孩子用正确的方式获取想要的东西

通过示范、角色扮演等办法,例如教会孩子有礼貌地询问朋友“我可以借用一下你的笔吗?”之前,就在家里,借用孩子的东西前询问孩子的意见。黄磊老师尊重自己的孩子,在被问到能不能拿走小狗的时候,他的回答也是正面教材——这是多多的狗,你可以问她同不同意。

普通的东西,向父母提出合理的要求,父母完全可以满足孩子;稍贵一些的东西,可以通过努力,例如劳动、做家务、尝试完成一个目标,也可以奖励给孩子。少数欲望超过了限度,那就学会克制。

长大后,孩子的顺手牵羊或是因为缺爱

父母坚实的爱引领着孩子建立规则感,而缺爱的孩子,或许是父母很少陪伴,即使陪伴着也没有深入的沟通,甚至总是受到责骂,没有从亲子关系中获得安全感和足够的爱,这些孩子出现偷窃行为的比例较大。当然也不乏溺爱长大的孩子缺乏规则感,乱拿他人物品的案例,这些孩子都缺乏正确方式的爱。

住校的孩子,因为他人父母送来了好吃的和温暖的衣物,也渴望那样的爱,所以忍不住偷走了他人行李箱里的东西。

通常孩子因为偷窃问题被送到我这儿,都已经成“老手”了,习惯性偷拿他人的东西,情感冷漠,也不是缺钱,一问,亲子间问题果然不小。这样的问题仅仅通过老师、咨询师等,很难得到稳妥的解决,而这些孩子的父母,大多难以沟通,不愿改变……让人痛心不已。

孩子需要有能量的、会一同成长和进步的父母,他们渴望爱,也能给予父母满满的爱,孩子们依赖着父母,就像月亮依靠着夜空,海豚依赖着海洋。

“张承辉博客” 小孩子偷东西屡教不改怎么办 https://www.zhangchenghui.com/289752

(0)
上一篇 4天前
下一篇 4天前

相关阅读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