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个斗和十个簸箕传说(揭秘指纹斗与簸箕的奥秘)

“斗”和“簸箕”经常被老一辈人用来衡量一个人贫富的说法,相信很多人小时候都掰着自己的手指数过自己到底有多少“斗”。

而近日,一项发表在国际顶级生物学期刊《细胞》杂志上的研究表示,指纹其实和肢体发育有基因关联,并且可以预测疾病?这到底是不是真的?

每个指头上都有形态不一的指纹,不仅手指头上有,就连脚趾头上也有,正如莱布尼茨说的“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一样,世界上也没有两个拥有同样指纹的人,所以指纹也有了“人体身份证”之称,成为了每个人验证自己身份的途径之一。

随着科技发展,指纹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比如身份证需要指纹、手机解锁也需要指纹。那么我们的指纹到底是怎么形成的?其实早在胎儿发育的3、4个月的时候,指纹就已经形成了,但是在成长期间会有所改变,直到14岁左右会定型。

“斗”和“簸箕”有什么区别

指纹属于我们皮肤的一部分,但是跟皮肤又有点不同,指纹早期是生物统计学主要的研究之一,从1967年9月被确定了分类,一般分为3大类:斗形纹、箕形纹和弧形纹。据数据显示,亚洲人和黄种人中,拥有斗型纹和箕型纹的人占了97%,拥有弓型纹的只有2%~3%左右。

常见的也就是“斗”和“簸箕”,那么这两个到底有什么区别呢?“斗”的形状是一种涡纹,由内向外的一种螺纹,而“簸箕”是一种流纹,有点像农村家里用的簸箕一样,簸箕是保不住的,有一边向外,意思是只往外簸没处装,指的是不存钱。

所以从小我们就觉得“斗”多了比较好,据民间传说,中国历史上的秦始皇、汉武帝、康熙、武则天等都是10个“斗”,所以还有十斗“皇帝命”的说法。

为了解答指纹的关系,我国科学院联合国内外十多家科研机构,有针对性地对这项研究展开深入调查分析,这一次他们主要以种群为区分点,再次细化了不同种群指纹间有哪些不同之处,这一次,他们有了重大的发现。

研究发现指纹与肢体发育基因关联

一直以来,人们普遍地认为指纹的纹路是和皮肤发育有关的一种特征,直到2018年,我国发起了对人类指纹做更深入的遗传学研究计划发现指纹其实和发育基因有关。

这次研究一共采集了23000多份样本,其中包括5个东亚人群和3个欧洲人群,分析了近百万遗传位点,发现一共有43个和人类指纹相关的遗传基因座。

其实早在几十年前的时候,人们就已经发现了人的食指、中指、无名指指纹的关联性很强,但是不明白其原因。

而此次研究发现对人指纹间基因影响最强的是一种名为“EVI1”的肢体发育基因,人们发现人类胎儿在肢体发育和肤纹形成的过程中,EVI1基因在发挥塑造四肢和手指指纹的形成中发挥了主导作用。

通过多表型关联分析,指纹的样式和手指的长度也有关联,据中科院研究员汪思佳表示:“我们发现斗型花纹越多的人小指越长”。顺着这个方向,科学家们再次进行了深入剖析,这次他们把关注点定在了指纹与遗传基因之间是否存在关联这方面,表示可以对一些先天性疾病做筛选和预防。

比如唐氏综合征,这是一种十分典型的由染色体变异引起的先天性遗传病,常见的症状是发育迟缓,伴有不同程度的智能障碍。

就算孕妇没有这种遗传病,新生儿依然有几率会患上唐氏综合征,据数据显示,20到24岁之间患病率约1/1250,35岁约1/400,也就是说产妇的年龄越大,诞下患有唐氏综合征婴儿的几率会越高。

而患有唐氏综合征的人群的指纹特征和人类大不相同,可能会出现断掌、眼距变大、指关节弓状等症状,所以研究人员建立了一个预测唐氏综合征的模型。

据研究人员表示,如果采集到了刚出生婴儿的指纹特征,可以有98%的准确率来判断此婴儿是否患有唐氏综合征,越早进行干预,孩子重拾健康的概率也会更大,不过具体的应用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张承辉博客” 十个斗和十个簸箕传说(揭秘指纹斗与簸箕的奥秘) https://www.zhangchenghui.com/285857

(0)
上一篇 2022年9月2日 下午5:05
下一篇 2022年9月3日 下午5:07

相关阅读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