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雨后池上刘攽有关的诗句

1. 雨后池上 古诗解析

《雨后池上》宋代:刘攽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解析如下:

这首诗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幅雨后池塘图,从诗中写到的东风、垂杨、荷花等物象来看,背景是春季,因此,再确切些说是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给读者以清美的艺术享受。

首句展示的是雨后池上春景的静态美。第一句写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只淡淡地出一“平”字。如果只读这一句,会觉得它过于平常,但在这句之后紧接以“淡磨明镜照檐楹”,却境界顿出。“淡磨”二字颇可玩味。施者是春雨,受者是池面,经春雨洗涤过的池面,好比经人轻磨拂拭过的明镜,比中有比,比中有拟人,这就使“水如镜”这一浅俗的比喻有新鲜之感。不仅能使读者感受到春雨后池上异常平静、明净的状态,并能进而联想到前此蒙蒙细雨随着微风轻拂池面的轻盈柔姿。“淡磨明镜照檐楹”,创造的正是非春雨后池塘莫属的艺术境界。与此相适应,这两句语势平缓,无一字不清静,连略带动感、略为经意的“淡磨”二字,也一如字面,给读者以一种轻淡的心理感受,显得毫不着力。

三四句由静而动,进一步写雨后池上的动态美。东风忽起,舞动池边的垂杨,吹落垂杨柔枝细叶上缀满的雨滴,洒落在池中舒展的荷叶上,发出一阵清脆细密的声响。这里,诗人笔下荡漾的东风、婆娑起舞的垂杨、荷心的万点声,无一不具有一种流动的韵致和盎然的生意,与前二句相比,别是一番情趣。与此相随,语势节奏也由平缓而转向急促,字字飞动起来。“忽起”二字,首先造成突兀之势,展示出景物瞬息间由静而动的变化,给人以强烈的动感;随后再用“更作”二字作呼应回旋,造成一种急促的旋律,从而把上述有形的与无形的、动态的和声响的景物联贯起来,组成一幅形声兼备的艺术画卷。

雨后池上景物之美,诗人既写其静态,又写其动态,不仅显得丰富多姿,而且构成对比,收到以静显动,以动衬静,相得益彰的艺术效果。首句平直叙起,次句从容承之,而以第三句为主,尽宛转变化工夫,再以第四句发之,本是约句的一般造法(见《唐音癸签》卷三引杨仲弘语)。诗人用这一方法巧妙安排,使语言结构形式与内容和谐统一,成因势置景、笔随景迁之妙。以上供参考。

2.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题

小题1:水面如同轻轻磨过的明镜一样,倒映出池塘边的房檐和楹柱,以此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

小题2:一、二两句以“水面平”、“明镜”、“照檐楹”等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幽美迷人的静态。三、四两句用“忽起”、“垂杨舞”及垂杨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等,表现了雨后池上的一种动态之美。诗既写出了静态,又写出了动态,以静显动,又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三个要点答到一个给2分,缺乏分析扣2分,存在其他问题酌情扣分。

小题1:

试题分析:本题的题干要认真审清:怎样表现xx,显然问的是写景的方式,那么,只有两种,直接默写和间接描写。结合问题,不难看出,诗歌前两句主要使用了间接描写的方法,也就是把水面比作一面镜子,而这面镜子还能“照檐楹”,就更衬出水面之平静。

点评:有很多问题的答案就在问题中,只要我们做题时认真审题,就能找准答题方向,找出答题思路。像本题,怎样表现一个景色,只有两种方法。知道这个,分析就显得简单了。

小题2:

试题分析:本题答题角度(从“静”与“动”的角度)限制明确,要求具体(“赏析”)。答这一个题的要求是在读懂的基础上,用清晰、准确地语言表述出来。其表述思路是:怎样写“静”——怎样写“动”——怎样体现“动静结合”。

点评:因为题目的指向性十分清楚,加之诗歌的内容比较简单,所以,整体上看,难度不大,学生只要按照题目的要求,有条理的分析就行了。

3. 宋诗:雨后池上—刘攽 一雨池塘水平面,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

答案:

(1)“忽起”二字,造成突兀之势,展示出景物瞬息间由静而动的变化,给人以强烈的动感;“更作”二字与“忽起”作呼应回旋,造成一种急促的旋律,从而把诗中有形的与无形的、动态的与静态的景物联系贯通起来,组成一幅形声兼备的艺术画卷。

(2)一是运用比喻修辞手法:把经春雨洗涤过的池面比作经人轻磨拂拭过的明镜,极其形象地写出了春雨过后池上异常平静、明净的状态。

二是动静结合,构成对比:前两句写出了雨后池上春景的静态美;后两句由静而动,进一步写雨后池上的动态美。以静显动,以动衬静,相得益彰。

参照高考语文题库

4.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小题1:比喻修辞,水面如同轻轻磨过的明镜一样,倒映出池塘边的房檐和楹柱,以此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

小题2:一、二两句以“水面平”、“明镜”、“照檐楹”等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幽美迷人的静态。三、四两句用“忽起”、“垂杨舞”及垂杨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等,表现了雨后池上的一种动态之美。诗既写出了静态,又写出了动态,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

小题1:

试题分析:回答此题,既要分析其所用修辞手法,也要抓住“水面平静”一语在诗中筛选有关词语。“淡磨明镜照檐楹”一句用比喻的方法,把平静的水面比作“明镜”。

小题2:

试题分析:本题的题干明确规定“从‘动’与‘静’的角度分析”,就要找出诗中哪些是“动”,哪些是“静”;然后具体分析“动”和“静”的表现,再总提一句作结。

5. 读古诗《雨后池上》回答下面两个问题

雨后池上

北宋•刘攽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注释

平:指水涨与地面平。

淡磨:轻磨拂拭。古代用铜做镜子,铜磨光以后能清楚地照见人影。淡,轻。磨,拭。

檐楹:指塘边房屋的瓦檐、楹柱。

荷心:荷叶。

作者简介

刘攽(1022~1088)字贡父,北宋新喻人,字贡父,史学家。有《彭城集》。他跟他哥哥刘敞都是博学者,也许在史学考古方面算得北宋最精博的人。

赏析

诗中描画了一幅雨后池塘图。诗既写出了静态,又写出了动态,以静显动,又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

前二句着眼于“静”,写雨后池上的静态美。以“水面平”“明镜”“照檐楹”等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幽美迷人的静态。

后二句则由静而动,写雨后池上的动态美。三、四两句用“忽起”“垂杨舞”及垂杨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等,表现了雨后池上的一种动态之美。

名句研读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雨停了,风住了,池边垂柳苍翠欲滴。忽然一阵风起,万千杨柳枝条袅娜飘动。杨柳似有知,风雨中洗尽污浊,欣喜中乘风起舞。舞动时抖落一身水珠,洒向池中荷叶,传来嗒嗒万点声。风狂雨骤时,杨柳枝条不停摆动不会引人注目,雨打荷叶响声一片也不会声声入耳。只有在风停雨住之后,一切归于沉寂,才会留意那突然风穿杨柳出现的舞动,才会捕捉到柳枝上的水珠抛向荷叶时发出的点点声响。

由风起而垂杨舞,由垂杨舞而荷声万点的连锁反应,反映了作者雨后静观自然的怡然心态。

模拟考场

有人评说“淡磨”二字看似平常却颇可玩味,请谈谈你的理解。

[参考答案]

淡磨”即轻磨拂拭的意思,诗中将经雨水洗涤过的池面比作经人轻磨拂拭的明镜,比喻中有拟人,这比一般常见的“水面如镜”比喻更显新意而更见意境,如此略带动感的“淡磨”,不仅突显了雨后池上异常平静、明净的情态,同时也让人联想到此前蒙蒙细雨随着微风轻拂池面的轻盈柔姿,给人以清美的艺术享受。

“张承辉博客” 与雨后池上刘攽有关的诗句 https://www.zhangchenghui.com/264735

(0)
上一篇 2022年7月15日 下午1:42
下一篇 2022年7月15日 下午1:43

相关阅读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