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意高远的古诗句

1. 《兵车行》中立意高远的诗句

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兵车行》作者:杜甫 朝代:唐代 原文: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耶娘 一作:“爷”)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道傍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

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

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

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鉴赏:全诗借征夫对老人的答话,倾诉了人民对战争的痛恨和它所带来的痛苦。

地方官吏在这样的情况下还要横征暴敛,百姓更加痛苦不堪。这是诗人深切地了解民间疾苦和寄予深刻同情的名篇之一。

天宝以后,唐王朝对西北、西南少数民族的战争越来越频繁。这连年不断的大规模战争,不仅给边疆少数民族带来沉重灾难,也给广大中原地区人民带来同样的不幸。

据《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六载:“天宝十载四月,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讨南诏蛮,大败于泸南。时仲通将兵八万,……军大败,士卒死者六万人,仲通仅以身免。

杨国忠掩其败状,仍叙其战功。……制大募两京及河南北兵以击南诏。

人闻云南多瘴疠,未战,士卒死者什八九,莫肯应募。杨国忠遣御史分道捕人,连枷送诣军所。

……于是行者愁怨,父母妻子送之,所在哭声振野。”这段历史记载,可当作这首诗的说明来读。

而这首诗则艺术地再现了这一社会现实。 “行”是乐府歌曲的一种体裁。

杜甫的《兵车行》没有沿用古题,而是缘事而发,即事名篇,自创新题,运用乐府民歌的形式,深刻地反映了人民的苦难生活。 诗歌从蓦然而起的客观描述开始,以重墨铺染的雄浑笔法,如风至潮来,在读者眼前突兀展现出一幅震人心弦的巨幅送别图:兵车隆隆,战马嘶鸣,一队队被抓来的穷苦百姓,换上了戎装,佩上了弓箭,在官吏的押送下,正开往前线。

征夫的爷娘妻子乱纷纷地在队伍中寻找、呼喊自己的亲人,扯着亲人的衣衫,捶胸顿足,边叮咛边呼号。车马扬起的灰尘,遮天蔽日,连咸阳西北横跨渭水的大桥都被遮没了。

千万人的哭声汇成震天的巨响在云际回荡。“耶娘妻子走相送”,一个家庭支柱、主要劳动力被抓走了,剩下来的尽是些老弱妇幼,对一个家庭来说不啻是一个塌天大祸,怎么不扶老携幼,奔走相送呢?一个普通“走”字,寄寓了诗人多么浓厚的感情色彩!亲人被突然抓兵,又急促押送出征,眷属们追奔呼号,去作那一刹那的生死离别,是何等仓促,何等悲愤!“牵衣顿足拦道哭”,一句之中连续四个动作,又把送行者那种眷恋、悲怆、愤恨、绝望的动作神态,表现得细腻入微。

诗人笔下,灰尘弥漫,车马人流,令人目眩;哭声遍野,直冲云天,震耳欲聋!这样的描写,给读者以听觉视觉上的强烈感受,集中展现了成千上万家庭妻离子散的悲剧,令人触目惊心! 接着,从“道旁过者问行人”开始,诗人通过设问的方法,让当事者,即被征发的士卒作了直接倾诉。 “道旁过者”即过路人,也就是杜甫自己。

上面的凄惨场面,是诗人亲眼所见;下面的悲切言辞,又是诗人亲耳所闻。这就增强了诗的真实感。

“点行频”,意思是频繁地征兵,是全篇的“诗眼”。它一针见血地点出了造成百姓妻离子散,万民无辜牺牲,全国田亩荒芜的根源。

接着以一个十五岁出征,四十岁还在戍边的“行人”作例,具体陈述“点行频”,以示情况的真实可靠。“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武皇”,是以汉喻唐,实指唐玄宗。杜甫如此大胆地把矛头直接指向了最高统治者,这是从心底迸发出来的激烈抗议,充分表达了诗人怒不可遏的悲愤之情。

诗人写到这里,笔锋陡转,开拓出另一个惊心动魄的境界。诗人用“君不闻”三字领起,以谈话的口气提醒读者,把视线从流血成海的边庭转移到广阔的内地。

诗中的“汉家”,也是影射唐朝。华山以东的原田沃野千村万落,变得人烟萧条,田园荒废,荆棘横生,满目凋残。

诗人驰骋想象,从眼前的闻见,联想到全国的景象,从一点推及到普遍,两相辉映,不仅扩大了诗的表现容量,也加深了诗的表现深度。 从“长者虽有问”起,诗人又推进一层。

“长者”,是征夫对诗人的尊称。“役夫”是士卒自称。

“县官”指唐王朝。“长者”二句透露出统治者加给他们的精神桎梏,但是压是压不住的,下句就终究引发出诉苦之词。

敢怒而不敢言,而后又终于说出来 ,这样一阖一开,把征夫的苦衷和恐惧心理,表现得极为细腻逼真。这几句写的是眼前时事。

因为“未休关西卒”,大量的壮丁才被征发。而“未休关西卒”的原因,正是由于“武皇开边意未已”所造成。

“租税从何出?”又与前面的“千村万落生荆杞”相呼应。这样前后照应,层层推进,对社会现实的揭示越来越深刻。

这里忽然连用了几个短促的五言句,不仅表达了戍卒们沉痛哀。

2. 有关志向高远的诗句 带作者 带诗名

1.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战国.楚.屈原<<;涉江>>

2.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战国.屈原.<<;离骚>>

3.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战国.屈原<<;渔夫>>

4.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离骚>>

5.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三国.魏.曹操<<;龟虽寿>>

6.健儿须快马,快马须健儿——北朝民歌.<<;折杨柳歌辞>>

7.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晋.陶渊明<<;读山海经十三首>>

8.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南朝.宋.鲍照<<;代白头吟>>

9.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唐.李世民<<;赐萧禹>>

10.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唐.李白<<;赠韦侍御黄活裳二首>>

11.时穷节乃现,一一垂丹青——宋.文天祥<<;正气歌>>

12.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宋.李清照<<;绝句>>(<<;乌江>>

13.长安何处在,只在马蹄下——唐.岑参<<;忆长安曲二章寄庞催>>

14.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满天——唐.刘禹锡<<;酬乐天咏志见示>>

15.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唐.李白<<;行路难>>

16.少年心事当拂云——唐.李贺<<;致酒行>>

17.一片冰心在玉壶——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18.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唐.李白<<;行路难>>

19.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唐.李白<<;将进酒>>

20.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唐.李白<<; 梦游天姥吟留别>>

21.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唐.杜甫<<;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

22.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唐.刘禹锡<<;浪淘沙>>

23.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不妨有卧龙——唐.窦庠<<;醉中赠符载>>

24.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宋.郑思肖<<;画菊>>

25.立志欲坚不欲锐,成功在久不在速——宋.张孝祥<<;论治体札子.甲申二月九日>>

26.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27.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明.于谦<<;石灰吟>>

28.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元.王冕<<;墨梅>>

29.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清.郑燮<<;竹石>>

30.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清.龚自珍<<;己亥杂诗>>

31.浊酒难销忧国泪,救时应仗出群才——清.秋瑾<<;黄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见日俄战争地图>>

3. 和淮上遇便风 如何理解古人对此诗“立意高远”的评价

诗词鉴赏

苏舜钦的《和〈淮上遇便风〉》抒写万里行舟,快风顺水的大自由大自在。“浩荡清淮天共流,长风万里送归舟。应愁晚泊卑喧地,吹入沧溟 始自由。”一二两句描写现实。淮水浩荡,与天共流,水天一色,交相辉映。长风万里,吹送归舟,顺风顺水,轻快如飞。意境何等壮阔,气象何等雄浑,感情何等欢悦。后两句描写浪漫的想象。诗人发愁,因为晚上船不得不停泊在狭窄而吵闹的小港口。结尾笔锋一转,顿生豪情。但愿乘长风万里,破白浪滔滔,驰入无边无际的茫茫大海,只有在这浩渺辽阔的天地中,诗人才能获得真正的大自由大自在!全诗现实的描绘和浪漫的想象紧密结合,相辅相成,感情层层推进,一泻千里,表层流露的是乘风破浪之快意,而深层表达的则是诗人豪迈壮阔的情怀。迹其生平,诗人数次上书朝廷,于朝政无所回避,疾愤群小,屡为佞人所构陷,其“愤懑之气,不能自平”,故有“吹入沧溟始自由”之想,意即冲破一切人为羁绊,求得个性充分自由的发展。诗人就是这样借江流天地、长风万里、沧溟浩渺来抒写自己豪迈不羁,壮志凌云的自由之情。综上所析,宦海浮沉,人生苦短,诗人不管是贬官降职,流放他乡,还是为人构陷,壮志未酬,不管是路遇不平,前途凶险,还是思有郁结,心灵不展,他们都能够在观照自然,神游天地的审美愉悦中解除痛苦,超越自我。是天地山川赋予他们包容万象的博大胸怀,是江河湖海赋予他们生生不息的生命活力,是自然造化赋予他们自由奔放的生命激情。

“张承辉博客” 立意高远的古诗句 https://www.zhangchenghui.com/264582

(0)
上一篇 2022年7月15日 下午1:17
下一篇 2022年7月15日 下午1:17

相关阅读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