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朱棣为什么要篡夺皇位(历史上朱棣真的残暴吗)

1398年,明太祖朱元璋逝世,其孙朱允炆即位。一年后,朱元璋第四子的朱棣以“靖难”为名,发动了夺取皇权的战争。那么朱棣到底为什么要造反呢?

朱元璋立储让朱棣不满

按照封建皇权继承“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的”原则,朱元璋建立明朝后,选择了嫡长子朱标为太子,朱标性格仁慈宽厚,与英明神武的朱元璋截然相反。

他对弟弟们十分友爱,秦王朱樉、晋王朱棡、燕王朱棣、周王朱橚等弟弟曾多次有过错,朱标从中调和求情,使他们免受责罚,在诸王中威信最高。

朱元璋立长子朱标为太子,随着时间的发展,引起诸王,特别是秦、晋、燕王的不满。

他们之间早已开始了明争暗斗。史载晋王到朱元璋处告燕王“劳师冒险”,又日夜搜求燕王的“国中细故”,“专欲倾陷燕王”,燕王每入朝,太子“数以语见侵”等等,其间剑拔弩张之势十分明显。

朱标在当了25年皇太子之后,撒手西寰,对于他的死,朱元璋十分悲痛。伤痛过后,朱元璋选择了朱标的嫡长子朱允炆为皇太孙。

朱元璋这一决定,是为了解决皇位之争,因为他有二十多个儿子,太子朱标的死,让觊觎储位已久的皇子们再一次看到了希望。

秦、晋、燕王等无不窥伺皇位,但朱元璋接受了学士刘三吾的建议,立皇孙朱允炆为皇太孙,以此打消皇子们对储君之位的念头。

而正是这一决定,让朱元璋年长儿子们的不满情绪更为加重。朱棣作为众多皇子中最为优秀的一位,想必内心定然是十分不平,但碍于父亲朱元璋健在,他也只好接受现实,等待时机。

朱棣本就是帝王之才

朱棣作为朱元璋的第四子,早年曾随朱元璋南征北战,为大明的开创,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大明开国后,朱元璋将儿子们都分封为藩王,各自镇守一方,朱棣奉命驻守燕京。

燕京是抵御北元的要冲之地,朱元璋封朱棣为燕王,足见对其的信任可非一般,也是对朱棣能力的肯定。

朱棣就藩后,也不负朱元璋所望,多次帅师出征,招降了元将乃儿不花。朱元璋喜出望外,高兴地说:“肃清沙漠者,燕王也!”之后,朱元璋又屡次命令朱棣出征,令他节制沿边军马,燕王威名大振。

太子朱标死后,朱棣的二哥秦王朱樉、三哥晋王朱棡也先后去世,这样以来,朱棣的两个强有力的对手消失了,他成为诸王中最年长者。

这时朱棣的羽翼已经丰满,不但有久征惯战的护卫军,权限上也早已超出了“列爵不临民”的规定了。

同时,在晋王去世一个多月后,朱元璋曾给朱棣一道敕谕:“朕诸子独汝才智,秦、晋已薨,系汝为长,攘外安内,非汝其谁?……尔其统率诸王,相机度势,防边乂民,以答天心,以副朕意。”

由此可见,朱元璋已把朱棣当做是维护大明王朝的支柱,对他寄予很大希望。

江湖术士道衍的劝说

朱棣谋反,与道衍和尚的劝说是密不可分的。道衍和尚原名姚广孝,他虽是个和尚,但所擅长的却并非是吃斋念佛,而是阴阳术数之学。

马皇后病逝后,朱元璋下令挑选和尚随侍各个藩王,道衍以“奉白帽著王”为由,说服朱棣选中了他。所谓的“白帽著王”,即皇字。

由此看出,朱棣内心早有反意,而道衍到燕王府之后屡次劝说朱棣造反,但朱棣以朱元璋在位为、名不正言不顺等等理由拒绝。

可道衍确是一个非常有恒心的人,在劝说朱棣造反未果的情况下,并未放弃,依旧待在燕王府,持之以恒的劝说朱棣。朱棣天天都要被劝说造反,久而久之,他的内心就会发生变化。

道衍又为他推荐了一位术士叫袁拱,在二人的辅佐下,朱棣开始暗地里招兵买马,培植自己到实力。正是因为道衍和尚造反思想的灌输,在朱允炆派人捉拿朱棣的时候,朱棣脑袋里第一反应不再是顺从,而是造反。

朱允炆继位后变革的反作用

除了道衍每天在耳边撺掇朱棣造反,朱棣还得面临来自外部的压力,朱元璋死前曾将齐泰和黄子澄推荐给朱允炆,语重心长的将朱允炆托付给齐泰和黄子澄,所以朱允炆对于齐泰和黄子澄的实力十分信任。

朱允炆书生气十足而又温文尔雅,他继承了父亲朱标的温和的脾性,毫无国政经验。且不说和朱元璋相比,甚至比起他的雄才大略的叔父们,朱允炆也没有那种自信心和坚强的性格,甚至也没有那种能力。

这位年轻皇帝的温顺性格和儒家教育,因此他衷心向往的是实行理想的仁政。在齐、黄等人的策动下,实行了一些较大的变革,但这些变革却招致了灾难性的后果。

首先,齐、黄二人鼓动朱允炆发动了削藩政策,以此来加强皇权,削弱各路藩王对中央政府的威胁。

朱允炆先后将周王、代王、齐王等废为庶人,以此来震慑树大根深的燕王朱棣。

眼看削藩的命运就要降临到自身,朱棣当然不能坐以待毙,于是在道衍的怂恿下,终于看清了眼前的形式。若再不造反,便是万劫不复,此时不反,更待何时!

朱棣的造反之路走的极不顺畅,但是他最终还是登上了皇位,尽管坐的名不正言不顺,但不得不说,朱棣是一位好皇帝!朱棣登上皇位之后,不仅勤恳治国,使明朝进入繁荣昌盛,朱棣的确是皇帝的不二人选。

“张承辉博客” 明朝朱棣为什么要篡夺皇位(历史上朱棣真的残暴吗) https://www.zhangchenghui.com/231308

(0)
上一篇 2022年7月3日 下午6:59
下一篇 2022年7月3日 下午6:59

相关阅读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