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的种类(中国戏曲的种类及简介)

戏剧类型(中国戏曲类型及介绍)

一、中国戏曲概论:

它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是传统文化中经久不衰的棋吧。中国戏曲是由音乐、舞蹈、文学、美术、武术、杂技和表演艺术组成的。歌剧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800多年来不断丰富、创新和发展。讲究唱、做、念、打,充满了舞蹈和高科技,区别于其他戏剧,成为一个完整的戏剧艺术体系。

中国戏曲历史悠久,起源于模仿劳动的歌舞。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各少数民族地区的传统戏曲有360多种,上万种。新中国成立后,出现了许多表现现代生活主题的改编传统剧、新编历史剧和现代剧,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著名的戏曲有:京剧、昆曲、越剧、豫剧、湘剧、粤剧、秦剧、川剧、评剧、晋剧、汉剧、潮剧、闽剧、河北梆子、黄梅戏、湖南剧等。有50多个剧种,其中京剧最受欢迎,覆盖全国,不受地域限制。但近年来,我国戏剧艺术的发展日渐衰弱,受到新艺术的冲击,特别是港台歌曲大量涌入内地,偶像化,一个学生,群星璀璨,却对我们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知之甚少。

中国古代戏剧之所以叫“戏”,是因为它以“戏”和“乐”为主要因素。中国戏曲主要包括宋、元、明时期的南戏,明清时期的戏曲、传奇、传说,以及现代京剧等地方戏曲的传统剧种。是中国民族戏剧文化的总称。

现代戏剧主要指20世纪以来从西方引进的话剧、歌剧、舞剧。话剧是主体,国外的话剧一般指话剧。

先秦–中国戏曲的萌芽阶段。《诗经》中的“赋”和《楚辞》中的“九歌”,都是祭祀神灵时载歌载舞的歌词。从春秋战国到汉代,娱神歌舞逐渐演变为娱人歌舞。汉魏至中唐时期,出现了以竞赛为主的“角抵”(即百戏),以问答方式表演的“参军戏”,以及演人生小故事的歌舞“踩娘家”等。这些都是萌芽阶段的戏剧。

唐朝(中后期)——中国传统戏曲的形成时期。中唐以后,中国戏剧突飞猛进,戏剧艺术逐渐成型。

宋代–中国戏曲的发展时期。宋代的“杂剧”、金代的“本元”、说唱形式的“朱功调”,都在音乐、结构、内容上奠定了元代杂剧的基础。

元代–戏曲的成熟阶段。到了元代,“杂剧”在原有基础上有了很大发展,成为一种新的剧种。它具备了戏剧的基本特征,标志着中国戏剧进入了成熟阶段。

元杂剧是在民间戏曲的沃土上继承和发展前代的各种文艺成果后,由教师、演员、音乐家和“书友会”人才共同努力改进和创造的综合性舞台艺术。形式上,元杂剧用四套北戏安排故事情节,脱节的部分用楔子组合,形成一书四折一楔子的惯用格式(王实甫《西厢记》是元杂剧中独树一帜的小说,一共写了五本二十一折)。每一个折叠都是由同一曲调的几首曲子组成的,必要时还会加上“楔子”。结尾用两句、四句或八句诗句概括全剧内容,称为“题正”。每个折叠由三部分组成:曲辞、白说(白斌)和柯凡(柯凡)。词是根据老师的情况填写的词,也叫文曲、歌词或抒情诗。它的作用是叙述故事和刻画人物。所有的歌词都押韵。说白了就是用言语的形式来表达剧情或者说明人物关系的一种艺术手段。可分为对白(人物之间的对话)、独白(人物单独表达个人感情和愿望的话)、旁白(人物在舞台上背着其他演员对观众说的话)、取白(歌词中插入的说白)。是动作,表情等。这个剧一般是一个人唱到最后或者结尾,其他色白不唱。最终主唱叫“最终本”,最终主唱叫“丹本”。

歌剧角色:

结尾:男性角度。元杂剧的结局是剧中的男主角。

丹:扮演一个女性角色。郑丹(剧中女主角),肖丹,查丹。

荆:俗称“花脸”、“花棉”,大多是演有特殊性格或外貌的男性角色。例如,的公仆(政府官员)袁是纯洁的。

丑:又称“三面”或“小面”,常扮演幽默风趣的角色,可分为文丑和武丑。

外:元杂剧中有外端、外丹、外网等。,都是端、丹、网等交易的次要角色。砍官——在外面的尽头。

杂:又称“杂”。扮演老婆婆的角色名。如:蔡。

短短几十年间,元杂剧作家创作的剧目至少有五六百种,至今保存下来的仍有一百五十多种。这些作品全面而深刻地反映了元代的社会生活,其中许多优秀作品成为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如关汉卿的《窦娥元》描写了善良天真的童养媳窦娥的悲惨遭遇,反映了高利贷者的残酷剥削,地痞贪官的敲诈勒索,枉法裁判,深刻揭露了元朝社会的黑暗现实,歌颂了被压迫者的坚强意志和宁死不屈的反抗精神。马致远的《汉宫秋》借助历史题材,通过描写王昭君为国尽忠、毛延寿卖国救荣、群臣腐败无能,无情地揭露了元朝的民族压迫,对当时的统治者进行了辛辣的嘲讽。王实甫的《西厢记》描写了封建社会青年男女争取婚姻独立的故事。从《绝色》、《对联》到《结婚》,崔莺莺对爱情的渴望得到了充分展现。但她出身名门,受到封建礼教的影响和束缚。于是就出现了“扰简”“倚简”等波折。她最终在《听琴》、《礼》、《长亭》剧中走上叛逆之路,为她的作品增添了浓厚的喜剧色彩。该剧的主线是争取婚姻自主权和遵守“父母之命”之间的矛盾,副线是崔莺莺、张勋和媒人之间的误会和冲突。该剧相互交织,有节奏地展开,有放松的时候,有活动的时候,有安静的时候,有快乐的时候,有悲伤的时候,有聚散的时候,多姿多彩。其“让世间众生皆成婚”的主题和生动的艺术形象具有强大的艺术魅力,能强烈地感染人,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

元代四大家:关汉卿——窦娥袁;郑光祖——《千女离魂》;白朴——《吴彤雨》;马致远——汉宫秋;

明清是戏曲的繁荣时期。到了明代,这出戏成了传奇。明传奇的前身是宋元时期的南戏(南戏是南戏的简称),是在宋代杂戏的基础上,结合南方地区的曲调发展起来的新剧种。温州是它的发源地)。南戏在体制上与北杂剧不同:不受四折限制,不受一人唱到最后的限制。它有一个开场白和一个快乐的结局。其风格大多缠绵悱恻,不像北方杂剧那样慷慨激昂,形式上也比较自由,更容易表现生活。遗憾的是,早期南戏的书籍留存甚少,直到元末明初,南戏才开始兴盛起来。经过文人的加工和改进,这部起初不够工整的短剧终于变成了相当完整的长篇剧。例如,辉煌的《琵琶记》是一部从南戏过渡到传奇的作品。这部作品的主题来源于民间传说,完整地表现了一个故事,具有一定的戏剧性。曾被誉为“南戏复兴之祖”。明中叶,传奇作家和传奇剧大量涌现,其中以汤显祖最为成功。他一生写了许多传奇剧,《牡丹亭》是他的代表作。作品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的生死故事,讴歌了反对封建礼教、追求幸福爱情、要求个性解放的反抗精神。作者赋予爱情起死回生的力量,打败了封建礼教的羁绊,赢得了最后的胜利。这在当时封建礼教牢牢统治的社会中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这部剧300年来一直受到读者和观众的喜爱。直到今天,《闺房校舍》、《梦醒时分》等片段依然活跃在戏曲表演的舞台上,放射着它的艺术光彩。

二。中国戏曲的类型及介绍:

京剧、昆曲、高腔、越剧、梆子、评剧、河北梆子、秦腔、晋剧、蒲剧、雁戏、上党梆子、二人台、吉剧、龙江戏、豫剧、越调、豫剧、鲁剧。壮剧、川剧、黔剧、滇剧、傣剧、藏戏、粤剧、楚剧、曲剧、客家戏、沪剧、潮剧、评弹、二人转、鲁剧、云南花灯、采茶戏、歌仔戏、评书、样板戏、皮影戏、相声、小品等。这几类是按照艺术表现形式分类的,有些剧有明显的地域特色。

1.京剧

京剧,也被称为“皮黄”,由两种基本口音组成:“西皮”和“黄儿”。它还唱一些当地的小曲子(如刘孜调、吹调等。)和昆曲。它形成于1840年前后的北京,流行于三四十年代,有时被称为“国剧”。还是有全国影响力的大剧。它业务全面,表演成熟,气势恢宏,是中国现代戏曲的代表。

京剧根据人物的性别、性格、年龄、职业、社会地位,在妆容、服饰等方面进行艺术夸张,从而将舞台上的人物分为生、天真、洁、丑四种类型。京剧中的这四类专业术语,称为“行当”。不同职业的唱法和表演技巧各有特色。将舞台上的不同角色分成不同的行业是中国传统戏剧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

京剧的诞生和流派

兴胜是一种扮演男性角色的行当,包括老学生、小学生、武生、红学生、娃娃生。除了红脸膛、鹰钩脸的武术生,一般的学生都是素面朝天,行内的叫“帅”,就是外表比较干净帅气。

也叫老学生,师范生,或者大胡子。京剧里胡子的专有名词是“狗口”。老学员主要扮演中年以上的男性角色,用自己的母语(真声)唱歌、念经。老学生基本都是三缕黑胡子,称呼是“黑三”。另外还有灰的,也就是三缕灰胡子,专业术语叫“苍三”。这三缕白胡子被称为“三白”。还有就是胡子满满的,不管锁。术语是“满”。

老学究一般分为文、武两种,从表演的重点来分:唱老学究、工老学究、武老学究。

唱歌老工人,也叫安老工人,主要是唱歌。它的动作不那么重要,态度从容淡定。例如,《捉妖记》中的陈宫,《洪阳洞与辕门斩子》中的杨,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二进宫》中的等。在唱戏和工戏之间,主要是念诵,唱戏和工戏都可以兼演,比如《第一口汤》里的陆冰,《夜审潘虹》里的寇准,难度比唱戏和工戏大得多。老工人主要是表演,比如《徐策经营城池》里的徐策,《席地而坐杀惜》里的宋江,《清风阁》里的张远秀。老工人、老工人属于老文艺工作者的范畴。

武老生包括长倚和箭衣(俗称短击)两种。靠老,也叫靠老。(“靠”是京剧专用名词,即古代武将所穿的盔甲。穿甲,京剧里叫穿或绑。“巴”是“巴子”的缩写,即兵器。)一个穿着盔甲,拿着武器,武功高强的老派人物,叫老派。比如《定军山与阳平关》里的黄忠,《和平年代》里的华云,《失街亭》里的王平。还有一类是吴老生的戏里的箭衣,比如南阳关(吴)和大登州()等。

京剧各线艺术流派的形成,与这种分割线的方法密切相关。在此基础上,涌现出许多擅长某一职业表演特点的优秀演员。由于他们在天赋、学习来源、接受、理解和表达、文化修养、技巧水平、社会经验和艺术实践的积累、对生活的感受和反应程度等方面的差异,形成了独具表演特色、各具艺术风格的艺术流派。就像一个老歌手一样,有谭(新派)派、孙(莒县)派、王(桂粉)派、王(晓农)派、于()派、刘(宏声)派、高(青葵)派、颜()派、杨()派等。在老工人中,最有影响的是齐家学派和马学派。其实,谭派和俞派不仅是唱得好的,而且和都是能歌善舞、文能武的艺术家。

还有一些文武并重的剧,比如《定军山》、《捞一条鱼杀一家》等。,都是唱、读、演、打并重的剧。《上天台》的刘秀前半段是二重唱,后半段《打金砖》有高难度的摔跤技巧。所以我们根据演出的侧重点和分工来划分业务,区分剧目,并不是绝对的。

对于老学员来说,还有一种方法,就是根据他们的角色和社会地位,按照他们应该穿的衣服类型来划分。有以下几类:猫王老笙(戴国王帽,穿龙袍,扮演皇帝之类的角色,主要是唱歌);穿袈裟的老人(一种是穿着纱帽和绣花袈裟的,如《二进宫》中的和《辕门斩子》中的杨);另一种是穿官服,样式与绣袍相同,但素净无绣龙无绣,如英雄会中的鲁肃、诸葛亮);满脸皱纹的老头(也就是穿便装的老头)这样的角色最多。褶皱是一种服装的名称,挺像和尚和有经验的人穿的。它有一个大斜领,一个大翻领和长袖。分为花褶和平褶。如《捉放曹》中的陈宫,《状元》中的等。);依靠老同学(吴老生,见前述);老弓箭手(弓箭手外套的作用是穿着开弓的箭等。),而且剧中不一定有武侠,但大多出自武侠,比如吴家坡的,汾河湾的薛等。

“红”是指一个老学生,脸上红通通的,涂着红色。这样的角色不多,主要演关羽和赵匡胤。最早的叫鸿景,因为画的脸为他们工作。京剧史上著名演员有米、王洪绶、、林树森等。它的艺术特色是一种高亢的嗓音,既不同于一般老学员细腻的唱腔,也不同于花脸粗犷激烈的唱腔。它是独一无二的,需要特殊的框架和特殊的形状。

在这一行的老学员中,除了文武老学员或者一些按照服装分类的类型,弘生,还有一个角色就是“端”和“外”的结合体的行当。现在叫李子老生,起的作用比较小。例如,公孙在《寻孤与救孤》中的,在《捉曹》中的等。

2.昆曲

昆曲——中国戏曲之母

昆曲已有500多年的历史,形成了完整的表演体系和独特的声乐体系。其剧目丰富,剧本字典典雅优美,文学性高。发音吐字注意四声,严格遵守规章制度。昆曲曲调是曲牌,每出戏由一套完整的曲牌组成。歌声圆润柔和,悠扬缓慢。精湛的表演,肢体动作与歌唱的紧密结合,舞蹈感极强。乐器伴奏以笛子为主,有时还有三弦、笙、唢呐等。

昆曲,又称昆曲、昆曲,是一种古老的戏曲。它起源于江苏昆山,明代中期以后开始流行,当时的传奇剧种多由昆曲演唱。除了南昆保持了早期昆曲的特点外,在全国各地还形成了许多分支,如北方的昆艺、项堃、川昆等。昆曲以其优美、温柔、细腻、抒情的风格,载歌载舞,严谨的程式,成为中国古典戏曲的代表。

明代中期,昆曲传到北方。通过许多艺术家的努力,昆曲与北方地区的语言相结合,形成了“北昆”。昆曲,最初流行于江浙一带,称为“南昆”。;武打表演比坤多,显示风棚健康不羁;南则讲究音韵、吐字、做工精致,更显细腻动人。昆曲在中国戏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直接影响了京剧、湘剧和川剧的形成和发展。

3.高空腔

高腔是一种戏曲声腔系统的总称。因发源于江西益阳,故原名“益阳调”或“益调”。特点是表演简单,歌词通俗,唱腔高亢激越,一人唱众人唱,只打金鼓不配管弦乐伴奏。明中叶起,开始由江西向全国各地传播,并形成了不同风格的高腔,如川剧高腔、湘剧高腔、赣剧高腔等。

4.梆子腔

梆子腔是一种戏曲腔系的总称。它起源于晋陕交界的“鄯善梆子”,以高亢激越的唱腔和用木梆子击掌为特征。然后向东向南发展,在不同地区形成了不同形式的梆子,如山西梆子、河北梆子、河南梆子、山东梆子等。

5.粤剧

粤剧流行于广东、香港、东南亚等粤语地区。它形成于清初,是由外来的高腔、昆腔、皮黄、梆子与当地民间音乐相结合而形成的。用于音乐板腔和曲牌体。有搜索学院,关汉卿等剧目。

6.萍聚

在河北滦县小曲《对面莲花落》的基础上形成于清末的评剧,最早流行于河北农村,后进入唐山,称为“唐山落子”。20世纪20年代左右在东北开始流行,出现了一批女演员。20世纪30年代以后,在京剧、河北梆子等剧种的影响下,评剧表演日趋成熟,出现了白、Xi蔡连、艾连军等流派。1950年后,《刘巧儿》、《花为媒》、《杨三姐的抱怨》、《秦香莲》等剧目在全国产生了较大影响,出现了新、、、等著名演员。评剧在河北和北京仍然很受欢迎。

7.晋剧

晋剧又称“中路梆子”,由晋陕交界的鄯善梆子发展到山西,结合山西语言的特点而形成。流行于山西中部、内蒙古、河北等地。它保持了梆子到梆子的特点,其音乐风格既高亢,又柔和细腻。表演简单通俗。名剧有《打金枝》、《小宴》、《卖画》、《劈开门》等。

8.河北梆子

河北梆子是流行于河北和北京的一种戏曲,起源于鄯善、鄯善交界处的鄯善梆子,经山西传入河北,由河北方言和北京方言结合而成。它保持了梆子到梆子的特点,唱腔洪亮暴力,善于表演悲壮的情节。河北梆子的著名剧目有蝴蝶杯、辕门剪子、杜十娘等。

9.上党梆子

上党梆子,山西四大梆子之一,由晋西南的周浦梆子发展而来,流行于晋东南的上党地区。除了梆子,它还唱昆曲、皮黄戏和罗罗戏。有《三门酒席》《东门俱乐部》等剧。

10.蒲剧

蒲剧,又称“周浦梆子”,是由晋陕交界的鄯善梆子发展而来,是最初的鄯善梆子。现在流行于晋陕豫西南地区,声调与秦腔相似,语言为陕西方言。著名剧目有挂画、杀狗、杀驿馆等。

1.秦腔

秦腔是陕西省的一种地方戏,又称“陕西梆子”,是最早的梆子剧种,形成于明代中期。其表演粗犷朴实,唱腔洪亮激越,声线如吼,善于表现悲剧情节。有蝴蝶杯,龟山之旅,三滴血等剧目。

12.雁行剧

雁戏,又称“北陆梆子”,由“周浦梆子”演变而来,流行于晋西北、张家口、河北、内蒙等地。据说对河北梆子的形成影响很大。剧目有《血手印》、《金水桥》等。

13.双人平台

二人台是流行于内蒙古、山西、河北张家口一带的剧种,它是在内蒙古民歌和山西民间曲调的基础上形成的,后又吸收了晋剧的表演元素而逐渐成熟。表演充满生活气息,歌词脍炙人口。剧目多为表现农村生活的小剧,如《西行漫记》、《放羊五兄弟》。

14.龙江戏

流行于黑龙江省的龙江戏是20世纪50年代在东北二人转、戏剧表演和当地民歌的基础上形成的。它的表演轻松幽默,歌词也很受欢迎。在一个废弃的大厅里有像双锁山和宝玉这样的剧目。

15.吉居

吉戏,流行于吉林省的一种剧种。50年代在东北“二人转”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它的曲调轻快,歌词通俗,表演简单而火爆。它的剧目包括《燕青》中的《卖线》和包公的《为爱道歉》。

16.豫剧

豫剧,又称“河南梆子”。明末传入河南的鄯善梆子是结合河南话和民间曲调发展起来的,现在流行于河南、河北、山西、山东等省。原来的豫东调、豫西调、祥符调、沙河调调四大派,现在以豫东调、豫西调为主。常香玉、陈素真、崔兰田、马金凤、阎立品等著名女演员纷纷亮相。有《指挥中的穆》、《红娘》、《花间斗艳》、《暮光之枪》和现代戏《朝阳沟》等剧目。

17.河南曲剧

河南曲剧是河南省的一种地方剧种,流行于河南省和鄂西北地区,由曲艺“河南曲子”发展而来。歌声轻柔婉转,以悲情内容著称。剧目有《滚席桶》、《陈三亮》、《花亭》等。

18.错过

越调是河南的一种地方戏,流行于河南和湖北北部。因以伴奏为主,故又称“四弦乐器”。音乐板腔为主,也唱曲牌。著名演员有沈、等。有接姜维、李天宝新娘、诸葛亮丧孝等剧目。

9.山东梆子

山东梆子是山东省的地方戏曲,流行于山东菏泽。它也被称为“曹州梆子”,因为它的所在地在古代被称为“曹州”。此梆子由鄯善梆子经河南传入山东,历经变迁而形成。主要剧目有《墙的故事》等。

20.鲁戏

鲁剧是山东省的地方戏,流行于鲁中、江苏、河南一带。20世纪初,由民间说唱艺术“山东”发展而来,1950年命名为“鲁剧”。鲁剧的表演充满生活气息,通俗朴实,旋律简单,易学易唱。因此,庐剧在广大农村有很大的影响。有《王之借》、《小孤仙》、现代戏《李二妻再嫁》等剧目。

21.淮剧

淮剧是江苏省的地方戏,流行于江苏、上海和安徽。它起源于江苏民间戏剧,后吸收徽剧的艺术因素,逐渐发展成熟。它的表现粗糙简单。有《女审》、《三个女孩抢板子》等传统剧,也有新剧《金龙与蜉蝣》。

2.沪剧

沪剧是流行于上海的地方剧种,它起源于上海浦东的民歌,后形成了上海谭泉调,也受到苏州谭泉的影响。20世纪30年代以文明戏的形式在上海演出,定名为沪剧。剧多为现代题材,如《笑婚》、《罗汉谦》、《鲁荡火种》等。

3.越剧

越剧,流行于浙江的地方戏。它起源于浙江嵊县的“杜杜班”。1916年左右进入上海,以“越剧”的名义演出。先是男演员,然后是女演员。1938年后,使用“越剧”名称。1942年,以袁雪芬为首的越剧女演员改变了表演和演唱,吸收了昆曲的表演艺术,形成了温柔细腻的表演风格。有许多艺术流派,如袁(雪粉)派,殷()派,范(瑞娟)派,傅(泉乡)派和徐(玉兰)派。越剧有《祥林嫂》、《梁山伯与祝英台》、《红楼梦》、《五个女人的生日》、《西厢记》等。

24.滑稽戏

滑稽戏,流行于江苏、上海、浙江等地。起源于上海的“独角戏”,发展成为曲调复杂、表演滑稽的滑稽戏。主要剧目有《三毛学生的意思》、《十二月三日急行军》。

25.吴剧

吴剧是流行于浙江金华的一种地方戏,又称金华戏。是多声部剧。其声腔由高腔、昆曲、滩纯、徽调等组成。,各有各的剧目和表演特色。有《僧会》、《牡丹结对课》、《断桥》等剧目。

26.徽剧

徽剧,流行于安徽、江苏等地区,形成于清代中叶,是一个多声部的剧种。它的主调是巴子,吹羌和黄儿,还唱昆曲、高腔和西皮。790年,惠班去北京过生日,后来演变成京剧。剧多为历史题材,如根据《三国演义》改编的《七军泛滥》。

27.越剧

邵剧是流行于浙江绍兴和宁波一带的地方戏,形成于明末。以《357》、《范二》为主要曲调,表演擅长武术,风格粗犷朴实。有《孙悟空三打白骨精》、《龙虎斗》、《吊无常》等剧。

28.黄梅戏

黄梅戏,发源于安徽,流行于安徽、江西、湖北一带。它的前身是黄梅地区的采茶调。清中叶以后形成了一种民间剧种,叫“黄梅调”,用安庆方言演唱。20世纪50年代,在严凤英等人的改革下,表演日趋成熟,发展成为安徽地方戏。著名剧目有《神仙眷侣》、《牛郎织女》、《女徐》等。

9.闽剧

闽剧,流行于福建的一种剧种。明代中期兴起,清代基本成型,但规模较小。20世纪初,喜爱京剧的影响逐渐增大,声腔基本完备,包括滑稽腔、洋腔、江湖、小调、班戈五种。有《精印》《天鹅宴》等剧目。

30.梨园戏

梨园戏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戏曲,堪称戏曲的“活化石”。保存了很多宋元时期的南戏,如《朱文乱世鬼》、《靖、刘、拜、杀》等。20世纪50年代以后,《董生与施立》、《尹碣夫》等剧目被编演。

“张承辉博客” 戏剧的种类(中国戏曲的种类及简介) https://www.zhangchenghui.com/191724

(0)
上一篇 2022年6月22日 上午4:30
下一篇 2022年6月22日 上午4:31

相关推荐

  • 深圳闯红灯扣几分(深圳这些路口不是想右拐就能拐,走错要扣6分罚500!)

    在深圳闯红灯扣几分(深圳这些路口不想右转,走错了就扣6分罚款500!) 如果你想向右转 前面有红灯。 你到底转不转? 在错误转弯的情况下 罚款500元,扣6分。 如果你停下来不转身…

    问答 2022年6月22日
    0019
  • 童梦奇缘观后感

      童梦奇缘观后感(一)   好友问我最近有什么影视剧又在赚取你的泪水啦?我说已好久没认认真真看过了。每天有限的时间内无非是在家看看新闻类节目的电视,至于影剧院更是不晓得已多长时间…

    问答 2022年4月18日
    008
  • 提前还房贷是用房贷卡吗

    提前还房贷一般是需要一次性将剩余的房贷存在房贷卡里,提前找银行申请后就去办理,这个时候工作人员会将你的房贷卡资金扣除,这样就可以成功办理提前还款的业务,你将不再是有房贷的人了。 提…

    问答 2022年6月24日
    008
  • 春望杜甫背景资料(春望杜甫翻译和赏析)

    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译文: 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人烟稀…

    问答 2022年4月29日
    005
  • 猪年快乐一年级作文

    春天的钟声响,新年的脚步迈,祝新年的钟声,敲响你心中快乐的音符,幸运与平安,如春天的脚步紧紧相随!踏着青春的节拍,我们向新年走来,一路欢歌,一路笑语,万物在漫天风雪中欣然等待。激扬…

    问答 2022年6月17日
    002
  • 白居易暮江吟赏析(暮江吟古诗注释及译文)

    暮江吟 唐代: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快要落山的夕阳,霞光柔和的铺在江水上,江水一半碧绿,一半艳红。 最可爱的…

    问答 2022年4月28日
    001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