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委屈的古诗句

1.委屈的诗句

古代写委屈的诗句特别多,其委屈的原因是怀才不遇,身世遭贬。最大的委屈词当是李白写的两句,第一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第二句“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第二句出自《秋浦歌》: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翻译如下:

白发长达三千丈,是因为愁才长得这样长。不知在明镜之中,是何处的秋霜落在了我的头上。

赏析:

共十五首组诗,此为组诗中流传最广的一首。“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劈空而来,似大潮奔涌,似火山爆发,骇人心目。单看“白发三千丈”一句,真叫人无法理解:白发怎么能有“三千丈”呢?读到下句“缘愁似个长”,豁然明白,原来“三千丈”的白发是因愁而生,因愁而长。愁生白发,人所共晓,而长达三千丈,该有多少深重的愁思。十个字的千钧重量落在一个“愁”字上。以此写愁,匪夷所思。奇想出奇句,不能不使人惊叹诗人的气魄和笔力。古典诗歌里写愁的取譬很多。宋人罗大经《鹤林玉露》说:“诗家有以山喻愁者,杜少陵云:‘忧端如山来(按:当作“齐终南”),澒洞不可掇’;有以水喻愁者,李颀云:‘请量东海水,看取浅深愁’。”李白独辟蹊径,以“白发三千丈”之长喻愁之深之重。人们不但不会因“三千丈”的无理而见怪诗人,相反会由衷赞赏这出乎常情而又入于人心的奇句,而且感到诗人的长叹疾呼实堪同情。

人看到自己头上生了白发以及白发的长短,是因为照镜而知。首二句暗藏照镜,三四句就明白写出:“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秋霜色白,以代指白发,似重复又非重复,它并具忧伤憔悴的感情色彩,不是白发的“白”字所能兼带。上句的“不知”,不是真不知,不是因“不知”而发出“何处”之问。这两句不是问语,而是愤激语,痛切语。诗眼就在下句的一个“得”字上。如此浓愁,从何而“得”?“得”字直贯到诗人半生中所受到的排挤压抑;所志不遂,因此而愁生白发,鬓染秋霜,亲历www.slKj.org亲感,何由不知!李白有“奋其志能,愿为辅弼”的雄心,有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的理想(均见《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尽管屡遭挫折,未能实现,但他的志向绐终不泯。写这首诗时,他已经五十多岁了,壮志未酬,人已衰老,不能不倍加痛苦。所以揽镜自照,触目惊心,发生“白发三千丈”的孤吟,使天下后世识其悲愤,并以此奇想奇句流传千古,可谓善作不平鸣者了。

2.形容很委屈的诗句

表达委屈心情的诗句

1: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2:关山梦魂长,鱼雁音尘少.两鬓不幸青,只为相思老.

3: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4: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5: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6:夜月楼台,秋香院宇,笑吟吟地人来去。是谁秋到便凄凉?当年宋玉悲如许!

7: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8:宁化、清流、归化,路隘林深苔滑。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山下,山下,风展红旗如画。

9:少年不知愁滋味,为赋新辞强说愁。

10:随分杯盘,等闲歌舞,问他有甚堪悲处?思量却也有悲时,重阳节近多风雨。

11: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12: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13:夕阳夕下,断肠人在天涯。

3.表达“委屈”的诗句有哪些

1、君怀良不开,贱妾当何依。

出自两汉曹植的《七哀诗》 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上有愁思妇,悲叹有余哀。

借问叹者谁?言是宕子妻。君行逾十年,孤妾常独栖。

君若清路尘,妾若浊水泥。浮沉各异势,会合何时谐? 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

君怀良不开,贱妾当何依? 释义: 明月照在高高的阁楼上,清澄的月光如徘徊不止的流水轻轻晃动着。伫立在高楼上登高望远的思妇,在月光的沐浴下伤叹着无尽哀愁。

请问那不住哀叹的是什么人呢?说是离乡外游,久久不归之人的妻子。夫君外行已经超过十年了,为妻的常常形只影单的一人独处。

夫君就像那路上飘忽不定的轻尘,为妻就像是污浊的水中的淤泥。夫妇本是一体,如今地位不同了,什麽时候才能重会和好?可以的话,我愿意化作一阵西南风,随风投入夫君的怀抱中!夫君的怀抱若是不向我开放,那么做妻子的又要依靠谁呢? 2、暗灯凉簟怨分离,妖姬,不胜悲。

出自五代阎选的《河传·秋雨》 秋雨,秋雨,无昼无夜,滴滴霏霏。暗灯凉簟怨分离,妖姬,不胜悲。

西风稍急喧窗竹,停又续,腻脸悬双玉。几回邀约雁来时,违期,雁归,人不归。

释义: 秋雨不停地下啊!秋雨不停地下啊!不分昼夜,不停飘洒。昏暗的灯光下,她躺在冰冷的席垫上怨恨着和情人的分离,美丽的姑娘禁不住这样的悲哀。

西风渐渐急了起来,吹得窗前竹枝发响。时停时续地,她那敷着脂粉的脸上悬挂着两行泪水。

本来很多次都约定好,每年秋天大雁归来的时候就能相见,而对方却又一次次地违期,眼看大雁归来了,人却没有归来。 3、薄幸郎君何日到,想自当初,莫要相逢好。

出自元代施耐庵的《蝶恋花·一别家山音信杳》 一别家山音信杳,百种相思,肠断何时了。燕子不来花又老,一春瘦的腰儿小。

薄幸郎君何日到,想自当初,莫要相逢好。好梦欲成还又觉,绿窗但觉莺啼晓。

释义: 自从离别家乡音信无踪,千百种相思,令人断肠伤情。燕子不飞来花又凋零,一春瘦得衣带宽松。

负心的郎君何日回程,回想起当初,不如不相逢。刚要做成好梦又被惊醒,纱窗外传来莺啼声声。

4、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

出自宋代欧阳修的《玉楼春·别后不知君远近》 别后不知君远近。触目凄凉多少闷。

渐行渐远渐无书,水阔鱼沉何处问。 夜深风竹敲秋韵。

万叶千声皆是恨。故欹单枕梦中寻,梦又不成灯又烬。

释义: 自从分别之后,不知你已经到了何方?眼里心中都是凄凉与愁闷,生出不尽的忧愁!你越走越远,最后竟断了音信;江水是何等的宽阔,鱼儿深深地游在水底,我又能向何处去打听你的消息? 昨夜里大风吹得竹林处处作响,传递着深秋的韵律,每一片叶子的声响都似乎在诉说着怨恼。我有心斜倚着单枕,希望梦中能与你相遇,可惜梦做不成,无奈灯芯,又在秋风中燃成烬。

5、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 出自宋代李清照的《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

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

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

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

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释义: 铸有狻猊提钮的铜炉里,熏香已经冷透,红色的锦被乱堆床头,如同波浪一般,我也无心去收。

早晨起来,懒洋洋不想梳头。任凭华贵的梳妆匣落满灰尘,任凭朝阳的日光照上帘钩。

我生怕想起离别的痛苦,有多少话要向他倾诉,可刚要说又不忍开口。新近渐渐消瘦起来,不是因为喝多了酒,也不是因为秋天的影响。

算了罢,算了罢,这次他必须要走,即使唱上一万遍《阳关》离别曲,也无法将他挽留。想到心上人就要远去,剩下我独守空楼了,只有那楼前的流水,应顾念着我,映照着我整天注目凝眸。

就在凝眸远眺的时候,从今而后,又平添一段日日盼归的新愁。

4.关于被冤枉感到委屈的古诗

行 路 难①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②,玉盘珍羞直万钱③。

停杯投箸不能食④,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⑤。

闲来垂钓碧溪上⑥,忽复乘舟梦日边⑦。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⑧,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⑨,直挂云帆济沧海⑩。

[注释] ①行路难:乐府歌辞之一。原诗有三首,这是第一首。

②金樽(zūn):金酒杯。斗(dǒu)十千:一斗酒值十千钱。

③玉盘:玉制的盘子。珍羞:精美的食品。

羞:同“馐”。直:同“值”。

④箸(zhù):筷子。 ⑤太行(háng)山名,位于山西河北交界处。

⑥垂钓碧溪:据《史记·齐太公世家》载,吕尚(姜太公)曾在渭水边垂钓,后来遇到周文王,被重用。 ⑦乘舟梦日边:传说伊尹在受成汤重用前,曾梦见自己乘船经过日月旁边。

⑧歧路:叉路。 ⑨长风破浪:比喻远大抱负得以实现。

⑩云帆:像白云一样的船帆。济:渡过。

沧海:大海。 [解说] 前四句写面对美酒佳肴,“停杯投箸不能食”的苦闷心情。

五六两句揭示自己虽然竭尽全力寻找出路,但阻碍重重,好像到处被冰雪隔绝。七八两句引用典故,表示自己仍期望能像吕尚、伊尹那样受到君王的重用。

接下来四个短句,抒发了自己在寻求人生道路上的迷惘而急切的心情。最后两句表达作者决心冲破一切艰难险阻,实现远大抱负的信心。

全诗感情跌荡起伏,感人至深。

5.有关“委屈”的诗句

1.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宋·李清照 《声声慢》

释义:。喝三杯两杯淡酒,怎么能抵得住早晨的寒风急袭?一行大雁从眼前飞过,更让人伤心,因为都是旧日的相识。

2.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唐·元稹《离思五首·其四》

释义:曾经到临过沧海,别处的水就不足为顾;若除了巫山,别处的云便不称其为云。

3.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宋·李清照《一剪梅》

释义:花,自顾地飘零,水,自顾地漂流。一种离别的相思,牵动起两处的闲愁。

4.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宋·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释义:晚上忽然在隐约的梦境中回到了家乡,只见妻子正在小窗前对镜梳妆。两人互相望着,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只有相对无言泪落千行。

5.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宋·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

释义:握着手互相瞧着,满眼泪花,直到最后也无言相对,千言万语都噎在喉间说不出来。

6.委屈的诗句

古代写委屈的诗句特别多,其委屈的原因是怀才不遇,身世遭贬。

最大的委屈词当是李白写的两句,第一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第二句“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第二句出自《秋浦歌》: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翻译如下: 白发长达三千丈,是因为愁才长得这样长。不知在明镜之中,是何处的秋霜落在了我的头上。

赏析: 共十五首组诗,此为组诗中流传最广的一首。“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劈空而来,似大潮奔涌,似火山爆发,骇人心目。

单看“白发三千丈”一句,真叫人无法理解:白发怎么能有“三千丈”呢?读到下句“缘愁似个长”,豁然明白,原来“三千丈”的白发是因愁而生,因愁而长。愁生白发,人所共晓,而长达三千丈,该有多少深重的愁思。

十个字的千钧重量落在一个“愁”字上。以此写愁,匪夷所思。

奇想出奇句,不能不使人惊叹诗人的气魄和笔力。古典诗歌里写愁的取譬很多。

宋人罗大经《鹤林玉露》说:“诗家有以山喻愁者,杜少陵云:‘忧端如山来(按:当作“齐终南”),澒洞不可掇’;有以水喻愁者,李颀云:‘请量东海水,看取浅深愁’。”李白独辟蹊径,以“白发三千丈”之长喻愁之深之重。

人们不但不会因“三千丈”的无理而见怪诗人,相反会由衷赞赏这出乎常情而又入于人心的奇句,而且感到诗人的长叹疾呼实堪同情。 人看到自己头上生了白发以及白发的长短,是因为照镜而知。

首二句暗藏照镜,三四句就明白写出:“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秋霜色白,以代指白发,似重复又非重复,它并具忧伤憔悴的感情色彩,不是白发的“白”字所能兼带。上句的“不知”,不是真不知,不是因“不知”而发出“何处”之问。

这两句不是问语,而是愤激语,痛切语。诗眼就在下句的一个“得”字上。

如此浓愁,从何而“得”?“得”字直贯到诗人半生中所受到的排挤压抑;所志不遂,因此而愁生白发,鬓染秋霜,亲历www.slKj.org亲感,何由不知!李白有“奋其志能,愿为辅弼”的雄心,有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的理想(均见《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尽管屡遭挫折,未能实现,但他的志向绐终不泯。写这首诗时,他已经五十多岁了,壮志未酬,人已衰老,不能不倍加痛苦。

所以揽镜自照,触目惊心,发生“白发三千丈”的孤吟,使天下后世识其悲愤,并以此奇想奇句流传千古,可谓善作不平鸣者了。

“张承辉博客” 心情委屈的古诗句 https://www.zhangchenghui.com/147359

(0)
上一篇 2022年6月10日 上午4:08
下一篇 2022年6月10日 上午4:08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