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胆的作用(熊胆中药学作用)

熊胆的作用(中药熊胆的作用)

熊胆不可替代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就是所含的熊去氧胆酸,主要成分是3a,7β-二羟基-5β-胆甾烷-24-酸,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医学上用于增加胆汁酸分泌,改变胆汁成分,降低胆汁中的胆固醇和胆固醇脂,帮助胆结石中的胆固醇逐渐溶解。人工合成需要牛羊胆汁经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德国Losan Pharma GmbH公司可以合成熊去氧胆酸胶囊。它的商品名是优素福,英文名是熊去氧胆酸胶囊。所以我觉得国家应该加大熊去氧胆酸的合成和生产,这样可以从根本上改善黑熊的命运。那么熊胆有哪些药理作用呢?下面转发:

熊胆中药及临床文献研究概况

张英杰、袁树刚,指导老师:阮世保、洪振峰

(福建中医学院药学系,福建福州350108)

摘要:通过对唐代至明清时期医学文献中熊胆临床应用的记载进行整理分析,总结了熊胆的历史沿革和应用配伍,为熊胆的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持。

关键词:熊胆;概述;临床应用;文学研究

中国图书馆分类号:R282文献识别码:A文号:1673-842X (2010) 10- 0107- 02

熊胆的中医药理及临床应用文献综述

张英杰、袁树刚,顾问:阮世保、洪振峰

(福建中医药大学,福建福州350108)

摘要:通过对唐代至明清时期医学文献中关于熊胆粉临床应用的记载进行分析,总结出熊胆粉配伍的历史沿革和应用规律,以支持熊胆粉的研究和临床应用。

关键词:熊胆;概述;临床应用;文学研究

熊胆是熊科动物Selenarctos thibetanusCuvier或Ursusarctos Linnaeus的干燥胆囊。本品苦寒,归肝、胆、心、胃经。具有清热解毒、平肝明目、杀虫止血、止痉的功效。它是治疗眼睛阻塞和营养不良的重要药物。该药物可内服用于治疗热盛惊风、癫痫、惊厥、黄疸等症。,外用治痈、痔、目赤、云翳等。为了充分发挥熊胆的临床疗效,对历代医家对熊胆的文献和临床应用进行了总结。

1中医药文献研究

1.1名称

熊的勇敢首次见于新修订的《本草纲目》。根据产地和加工不同,熊胆别称狗熊胆(内蒙古)、黑盲胆(黑龙江)(中医)、黑盲胆、云胆、东胆、金胆、墨胆、压胆、菜花胆、吊胆、铜胆、铁胆、熊盲胆(中医手册)、平胆(中医郑

1.2来源

《图经本草》[1]中说:“熊脂和熊胆,出永州谷,见于今罗勇河以东和淮卫山..瘿,阴干”。《中国药学大辞典》[2]载:“陈仁山产药之辨:熊胆为云南正宗。印度和西藏是最近到达的。”今天,产自云南的熊胆被称为“云丹”,其质量最好。黑龙江、吉林产的叫“东单”,销量很大[3]。《中药学词典》说:“冬夏服用”。

1.3性味归经

新修订的本草[4]记载熊胆味苦,性寒,无毒。《本草纲目》[5]记载“苦味入心,寒则治热,手为少阴,厥阴、足阳明经为药。”Xi勇说:“所有的胆囊都是极其苦涩和寒冷的,但它可以通过肝胆两个通道来缓解多余的热量,所以有必要遵循类似的课程。”《顺应本草》[6]说:“苦,寒。先从少阴、厥阴经入手。”《曹禺医学义解》[7]说,“味苦,性寒,起于少阴心、少阳胆、厥阴肝经。”历代医家对熊胆归经争议不大。现代医生认为,熊胆味苦,性寒,无毒。入心、肝、胆、胃经。

1.4质量鉴定

《唐本草》将熊胆列为上品。它的形状像茄子。外面是皮革一样的淡赭色,胆囊外面包着铁。里面有金色的细小颗粒,比如松香粉。因为野熊资源少而珍贵,而且大部分都是造假者,所以要鉴定。《图经本草》载:“…胆用在阴凉处,然后更假。如果你想试试,拿一颗小米做一滴水。线不散则真。”《绍兴本草经、史、证备用教科书》[8]载:“其胆…只会制造很多假货。虽然说拿一把小米倒在水面上是真的,把它像黄线一样砍在水里也是真的,但是如果拿不到,也一样可以盖他的胆。但可以用它来证明和检验。”《本草纲目》记载:“据钱乙云..每当一粒米滴入水中,它就像苍蝇一样奔跑。其余的胆也开始变大,但速度很慢。齐之的东方慎谈说,熊胆善于清尘。试试一个净水器,上面一个尘帘,扔个胆汁机,然后凝聚的灰尘一下子就打开了。一般来说,当今的识别方法主要有:

(1)熊胆味苦而后转甜,清凉爽口。确实是入口即化,不粘牙。(2)将熊胆粉放入清水中,可逐渐溶解并盘旋,有黄线下垂至杯底,不扩散为真。(3)取熊胆粉,用火焚烧,使其发泡无腥味。

1.5加工[9]

有两种方法:猎熊取胆和取活熊取胆。过去猎熊见义勇为时,多在冬季捕捉。猎熊后,立即进行剖腹手术,取出胆囊,用线系住胆囊口,小心剥去附着在胆囊上的油脂,挂在阴凉通风处阴干,俗称“胆”;或者将两块比熊胆略大的木板夹平绑好,挂在通风处阴干,俗称“平胆”或“压胆”;如果也是用石灰缸晒干,本品不宜晒干或晒干,以防止酸败,去除皮膜,净化果仁作药用,称为“熊胆仁”或“清胆”。目前多采用活熊取胆汁的方法:将胆汁瓶中的胆汁倒入容器中,置于40℃培养箱中4~5天,干燥后收集。熊胆较大,胆仁金黄明亮,味苦者为佳。使用时,取五倍子仁,研成细粉。

1.6功能和指示

《新修本草》:“治时气热过盛,化为黄疸,暑月久痢,疳积,心痛痈。”《日华子本草》[10]:“治疥疮,耳鼻疮,诸疾。”《大观本草》[11]载:“陈禹锡等。应循药性论”,其中说:“主治小儿五疳,杀虫治恶疥疮。”《绍兴本草》说,“治疳积,杀虫,治癫痫病,颇有疗效。”《本草纲目》记载:“据钱乙云,有好熊胆者明”,“清热清心,平肝明目,杀蛔虫蛲虫。”《医学引论》[12]说:“胆苦,明目,疮痔涂抹,惊风积痫,杀虫消黄,久则止痢。”《本草疏钩源》[13]说:“凉心平肝,为手虚脚厥阴阳之方。点眼,去开目,敷恶疮痔疮,治虫齿痛,治小儿风热惊风癫痫,杀虫,治气热黄疸,夏月久泻。”《德培本草》记载熊胆“凉心平肝,为目痹、疳积之要药,可治黄疸、癫痫。”《玉梓用药解》载熊胆,“清君火,泻肝明目。去杀虫,定魂止惊,治牙痛鼻衄,属耳疮痔疮之属。”《中国药学大辞典》载有“健胃、杀虫、解痉、兴奋之药。”可见,自古以来,熊胆就被广泛应用于内外病。

1.7使用说明

《药性论》[14]云:“熊胆,臣,邪防身,地黄。”《食疗本草》[15]说,“十月不吃,令人沮丧。”《本冯静元》[16]记载熊胆“咸宜,凡实热之证,禁涉虚家。”多数医生认为熊胆苦寒,脾胃虚寒者慎用。

2临床应用文献研究

这种药历史悠久。早在唐代,熊胆就被广泛应用于临床。《食疗本草》含熊胆,治惊风癫痫。“熊胆是牛奶和竹汁混合的。而且还得往心里去。”《台外秘笈》[17]以熊胆治心痛,记载“取熊胆如黄豆,以水服之。”方[18]治疗五种痔疮,十年未愈。“敷熊胆,取瘰疬止之。”宋代《小儿卫生总论》[19]中,用熊胆麝香丸(熊胆、麝香、毕恭、黄连研极细末,与蟾酥、药丸混合,每次五丸入米汤)和熊胆丸(熊胆、君子仁均分,研成麻丸,米汤送服)治疗小儿疳积消瘦。太平盛辉方[20]记载熊胆相关方剂(熊胆、青黛、蟾酥、黄连、牛黄)治疗小儿乳疳、黄瘦、心烦体热。此外,将熊胆分成半份,煎服后涂于鼻部,治疗小儿鼻溃疡。【董祺俞晔】[21]载熊胆丸治红眼病。“一点熊胆,融化掉,放一两片冰片进去,用青铜点燃。或者眼泪痒,加姜粉和一些络腮胡子。”明代《取经妙方》[22]用熊胆和片脑磨成粉。

猪胆汁调好后敷在患处,治疗风虫牙痛。《全有新鉴》[23]中记载,小儿胎热闭目,用少许蒸水洗净熊胆治疗。本草孟古[24]:“治男女时,气热蒸而成黄疸;治疗小儿风痰阻络、癫痫;驱疳、杀虫、敛疮、散毒;痔疮久不愈,涂至立见其效。”清代《本草钩元》记载:熊胆与片脑稍混,猪胆汁可敷于唾液。《德培本草》[25]也用此法敷十年肠风引起的痔漏,敷风虫引起的牙痛,与熊胆混合,蒸成丸,以治各种疳积,胜瘦。梅花点舌丸(熊胆、冰片、硼砂、沉香等。研磨成丸)在《外科全生记》[26]中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之功效,主要用于疔疮、无名肿毒、咽喉肿痛。纵观熊胆的临床应用,可以看出该药内服外用都很广泛。外用,把药片磨成猪胆汁的细粉,与之混合,然后敷在患处。少量口服,或与牛奶或竹沥混合,或直接用开水冲服,或与其他药物混合制成药丸和米汤送服。其适应症主要为皮肤及外科疾病,如热毒疮毒、痔疮肿痛、风虫牙痛、疥疮鼻糜烂、结膜充血等。还可用于治疗内科疾病,如小儿疳积、惊风、抽搐、黄疸、蛔虫心痛等。此外,还可用于子痫、咽喉痛等疾病。现代研究表明,熊胆具有清热解痉、明目杀虫的作用,主要用于治疗实热黄疸、小儿惊风、疳积、蛔虫痛、延髓不通、鼻疮、疖肿等多种疾病。临床使用熊胆,配伍和应用也有一定的规律。常与菊花、黄连、夏枯草、肉桂等药同用,治肝火上炎、目赤肿痛。常与青黛、蟾酥、黄连、牛黄等配伍。用于治疗小儿乳疳、黄瘦体热心烦。若治发热、肢体抽搐、癫痫等,宜与竹沥同用。用于热毒疮痈,痔疮肿痛,可配伍冰片等药物外敷。历代医家著作中对熊胆的论述,为我们现代研究和应用提供了重要参考。然而,关于熊胆在治疗各种疾病中的配伍和使用的记载很少,不能很好地指导临床使用。这方面需要研究开发,提高疗效,用药安全,造福患者。

“张承辉博客” 熊胆的作用(熊胆中药学作用) https://www.zhangchenghui.com/194412

(0)
上一篇 2022年6月22日 上午9:35
下一篇 2022年6月22日 上午9:35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