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的配音

1.古诗词配乐

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 辛弃疾 楚天千里清秋, 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岑远目, 献愁供恨, 玉簪螺髻。 落日楼头, 断鸿声里, 江南游子。

把吴钩看了, 栏干拍遍, 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 尽西风、季鹰归未? 求田问舍, 怕应羞见, 刘郎才气。

可惜流年, 忧愁风雨, 树犹如此! 倩何人唤取, 红巾翠袖, 英雄泪! 【水龙吟 辛弃疾鉴赏】 这首词作于乾道四至六年(1168-1170)间建康 通判任上。这时作者南归已八、九年了,却投闲置散, 作一个建康通判,不得一遂报国之愿。

偶有登临周览 之际,一抒郁结心头的悲愤之情。 建康(今江苏南京)是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的都城。

赏心亭是南宋建康城上的一座亭 子。据《景定建康志》记载:“赏心亭在(城西)下 水门城上,下临秦淮,尽观赏之胜。”

这首词,上片大段写景:由水写到山,由无情之 景写到有情之景,很有层次。开头两句,“楚天千里 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是作者在赏心亭上所见的 景色。

楚天千里,辽远空阔,秋色无边无际。大江流 向天边,也不知何处是它的尽头。

遥远天际,天水交 溶气象阔大,笔力遒劲。“楚天”的“楚”地,泛指 长江中下游一带,这里战国时曾属楚国。

“水随天去” 的“水”,指浩浩荡荡奔流不息的长江。“千里清秋” 和“秋无际”,显出阔达气势同时写出江南秋季的特 点。

南方常年多雨多雾,只有秋季,天高气爽,才可 能极目远望,看见大江向无穷无尽的天边流去。的壮 观景色。

下面“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三句, 是写山。“遥岑”即远山。

举目远眺,那一层层、一 叠叠的远山,有的很象美人头上插戴的玉簪,有的很 象美人头上螺旋形的发髻,景色算上美景,但只能引 起词人的忧愁和愤恨。皮日休《缥缈峰》诗:“似将 青螺髻,撒在明月中”, 韩愈《送桂州严大夫》诗有 “山如碧玉”之句(即簪),是此句用语所出。

人心 中有愁有恨,虽见壮美的远山,但愁却有增无减,仿 佛是远山在“献愁供恨”。这是移情及物的手法。

词 篇因此而生动。至于愁恨为何,又何因而至,词中没 有正面交代,但结合登临时地情景,可以意会得到。

北望是江淮前线,效力无由;再远即中原旧疆,收复 无日。南望则山河虽好,无奈仅存半壁;朝廷主和, 志士不得其位,即思进取,却力不得伸。

以上种种, 是恨之深、愁之大者。借言远山之献供,一写内心的 担负,而总束在此片结句“登临意”三字内。

开头两 句,是纯粹写景,至“献愁供恨”三句,已进了一步, 点出“愁”、“恨”两字,由纯粹写景而开始抒情,由 客观而及主观,感情也由平淡而渐趋强烈。一切都在 推进中深化、升华。

“落日楼头”六句意思说,夕阳 快要西沉,孤雁的声声哀鸣不时传到赏心亭上,更加 引起了作者对远在北方的故乡的思念。他看着腰间空 自佩戴的宝刀,悲愤地拍打着亭子上的栏干,可是又 有谁能领会他这时的心情呢? 这里“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三句, 虽然仍是写景,但无一语不是喻情。

落日,本是日日 皆见之景,辛弃疾用“落日”二字,比喻南宋国势衰 颓。“断鸿”,是失群的孤雁,比喻作为“江南游子” 自己飘零的身世和孤寂的心境。

辛弃疾渡江淮归南宋, 原是以宋朝为自己的故国,以江南为自己的家乡的。 可是南宋统冶集团根本无北上收失地之意,对于像辛 弃疾一样的有志之士也不把辛弃疾看作自己人,对他 一直采取猜忌排挤的态度;致使辛弃疾觉得他在江南 真的成了游子了。

“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三 句,是直抒胸臆,此时作者思潮澎湃心情激动。但作 者不是直接用语言来渲染,而是选用具有典型意义的 动作,淋漓尽致地抒发自己报国无路、壮志难酬的悲 愤。

第一个动作是“把吴钩看了”(“吴钩”是吴地所 造的钩形刀)。杜甫《后出塞》诗中就有“少年别有 赠,含笑看吴钩”的句子。

“吴钩”,本应在战场上杀 敌,但现在却闲置身旁,只作赏玩,无处用武,这就 把作者虽有沙场立功的雄心壮志,却是英雄无用武之 地的苦闷也烘托出来了。第二个动作“栏干拍遍”。

据宋王辟之《渑水燕谈录》记载,一个“与世相龃 龉”的刘孟节,他常常凭栏静立,怀想世事,吁唏独 语,或以手拍栏于。曾经作诗说:“读书误我四十年, 几回醉把栏干拍”。

栏干拍遍是胸中有说不出来抑郁 苦闷之气,借拍打栏干来发泄。用在这里,就把作者 雄心壮志无处施展的急切非愤的情态宛然显现在读者 面前。

另外,“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除了典型的 动作描写外,还由于采用了运密入疏的手法,把强烈 的思想感情寓于平淡的笔墨之中,内涵深厚,耐人寻 味。“无人会、登临意”,慨叹自己空有恢复中原的抱 负,而南宋统治集团中没有人是他的知音。

后几句一句句感情渐浓,达情更切,至最后“无 人会”得一尽情抒发,可说“尽致”了。读者读到此, 于作者心思心绪,亦可尽知,每位读者,也都会被这 种情感感染。

上片写景抒情,下片则是直接言志。下片十一句, 分四层意思: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这里引 用了一个典故:晋朝人张翰(字季鹰),在洛阳作官, 见秋风起,想到家乡苏州味美的鲈鱼。

2.朗诵古诗用什么配乐

如果希望有比较炫的现场效果,尝试下李白的古体诗,大家会比较熟悉.可以大胆一点用古典音乐,不同文化的冲击效果会很新颖

如果对自身气质和声线很有自信,试试乐府诗词.”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适合节令的.选择有幽静民间风格的现代民乐吧

如果是文静的女孩子,婉约派的词应该比较搭配.音乐也比较好找,搭配情绪就可以

现代诗的话,感觉余光中的诗有比较好的朗诵效果,容易与观众交流.配乐很自由,大约搭配起伏就可以.比如很多new age音乐都可以

西方的翻译作品,建议选择引进年代较早的,会有更多译本选择,总体翻译质量会比较高.要使用利于”读”的版本,也就是对于音律的考虑要优先与词句的传达.

最后说点概括性的建议

1.参加比赛的话,无论诗词本身还是音乐,尽量避免大家听得太多的,很容易让人丧失兴趣

2.个人感觉钢琴是最不容易掩盖人声的乐器,很多浪漫派的钢琴曲,特别是柔板,非常适合配乐

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取得好成绩!

“张承辉博客” 古诗的配音 https://www.zhangchenghui.com/149283

(0)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