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的古诗

1.诗词中有“理”的诗有哪些

1、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 南北朝 · 佚名《木兰诗 / 木兰辞》

2、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 南北朝 · 佚名《木兰诗 / 木兰辞》

3、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 唐 · 白居易《长恨歌》

4、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 魏晋 ·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

5、解佩纕以结言兮,吾令謇修以为理 —— 先秦 · 屈原《离骚》

6、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 五代 · 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7、诗酒尚堪驱使在,未须料理白头人 —— 唐 ·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

8、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名绊此身 —— 唐 · 杜甫《曲江二首》

9、大夫知此理,所以持死节 —— 宋 · 苏轼《屈原塔》

10、误逐世间乐,颇穷理乱情—— 唐 · 李白《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

11、连理枝头花正开,妒花风雨便相催 —— 宋 · 朱淑真《落花》

12、木兰能承父母颜,却卸巾鞲理丝簧 —— 唐 · 韦元甫《木兰歌》

13、家乡既荡尽,远近理亦齐 —— 唐 · 杜甫《无家别》

14、我自中宵成转侧,忍听湘弦重理 —— 清 · 纳兰性德《金缕曲·亡妇忌日有感》

15、早知行路难,悔不理章句 —— 唐 · 王昌龄《从军行二首》

2.有关寓理的诗句

1.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鹤鸣>>

2.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汉乐府民歌<<;君子行>>

3.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汉乐府民歌<<;城中谣>>

4.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晋.刘琨<<;重赠卢谌>>

5.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唐.王之焕<<;登鹳雀楼>>

6.人事有代谢,往事成古今——唐.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

7.草木本无意,荣枯自有时——唐.孟浩然<<;江上寄山阴崔少府国辅>>

8.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唐.李绅<<;悯农>>

9.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唐.韩愈<<;调张籍>>

10.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唐.杜甫<<;前出塞九首>>

11.物情无巨细,自适固其常——唐.杜甫<<;夏夜叹>>

12.春花无数,毕竟何如秋实——宋.陈亮<<;三都乐>>

3.富有哲理的诗句有哪些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问君当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天生我材必有用. 明朝散发弄扁舟.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路漫漫其修远矣,吾将上下而求索.

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与尔同销万古愁.

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一将功成万骨枯.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4.含有“地”和“理”的诗句有哪些

李商隐 【献寄旧府开封公(开封公,令狐楚也)】

幕府三年远,春秋一字褒。书论秦逐客,赋续楚离骚。地理南溟阔,天文北极高。酬恩抚身世,未觉胜鸿毛。

杜甫 【述古三首】

赤骥顿长缨,非无万里姿。悲鸣泪至地,为问驭者谁。凤凰从东来,何意复高飞。竹花不结实,念子忍朝饥。古时君臣合,可以物理推。贤人识定分,进退固其宜。

李世民 【正日临朝】

条风开献节,灰律动初阳。百蛮奉遐赆,万国朝未央。虽无舜禹迹,幸欣天地康。车轨同八表,书文混四方。赫奕俨冠盖,纷纶盛服章。羽旄飞驰道,钟鼓震岩廊。组练辉霞色,霜戟耀朝光。晨宵怀至理,终愧抚遐荒。

刘长卿 【奉和赵给事使君,留赠李婺州舍人兼谢舍人别驾之什】

便道访情亲,东方千骑尘。禁深分直夜,地远独行春。绛阙辞明主,沧洲识近臣。云山随候吏,鸡犬逐归人。庭顾婆娑老,邦传蔽芾新。玄晖翻佐理,闻到郡斋频。

郑丹 【明皇帝挽歌】

律历千年会,车书万里同。固期常戴日,岂意厌观风。地惨新疆理,城摧旧战功。山河万古壮,今夕尽归空。

5.关于哲理的古诗

人生哲理诗句 1.(陆游《游山西村》: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2.王之焕《登鹳雀楼》: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3. 苏轼 《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4.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5.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6. 杜甫《望岳》: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7.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8. 王安石《登飞来峰》: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9. 朱熹《春日》: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10.刘禹锡《乌衣巷》: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11. 王湾《次北固山下》: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12.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离别》: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13. 苏轼 《题西林壁》: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宋 杨万里) 莫言下岭便无难, 赚得行人空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 一山放过一山拦. 【哲理】诗人借助景物描写和生动形象的比喻,通过写山区行路的感受,说明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深刻道理:人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作好充分的估计,不要被一时一事的成功所陶醉. 把握这首诗的主题时,首先应将文体定位——哲理诗,然后就能较快地知道,此诗明写登山的感受,实为谈人生哲理:在取得一定成绩时,万万不可自得自满,而应不断进取. 《雪梅》 (宋卢梅坡) 梅雪争春末肯降, 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 雪却输梅一段香. 【哲理】这的确是一首绝妙的哲理诗,无论在理致与笔趣上,都超过了前面提到的那首诗,它既有宋诗工巧细密之所长,又兼得唐人诗虚处着墨、意象微茫之特色.”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评价梅雪,恰如其分.此诗好就好在:它能写出别人诗中所有(雪似梅,梅似雪),又能写出他人笔下所无(梅雪争春,各具特长).这首咏物诗,没有写景,没有抒情,纯属议论,却写得如此生动,另具一格. 《雪梅》 卢梅坡 有梅无雪不精神, 有雪无诗俗了人. 日暮诗成天又雪, 与梅并作十分春. 【哲理】此诗深得梅与雪的天然风韵,且在吟咏之间,寄托了微妙的哲思与理趣. 《题西林壁》 (宋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哲理】人们观察事物的立场不同,就会得到不同的结论.人们只有摆脱了主客观的局限,置身庐山之外,高瞻远瞩,才能真正看清庐山的真面目.要认清事物的本质,就必须从各个角度去观察,既要客观,又要全面. 登飞来峰 飞来山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琴诗》 (宋 苏轼) 若言琴上有琴声, 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 何不于君指上听? 【哲理】美妙的乐曲是一个有机整体,而整体都是由若干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部分、要素构成的.在乐曲、琴声中指头、琴、演奏者的思想感情、演奏技巧等部分、要素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它们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唯物辩证法认为,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就是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的矛盾双方的联系.因此,这首所揭示的,就是琴、指头和琴声三者之间的矛盾关系.如果把演奏者包括在内,那么,演奏者的思想感情和技能与琴、指之间的关系,又可以看作是事物的内部矛盾(内因)和事物的外部矛盾(外因)之间的关系.前者是音乐产生的根据,后者则是音乐产生的条件,两者缺一不可. 《观书有感 》 (宋 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哲理】以池塘为喻,说明了为学之道,必须不断积累,不断地吸收新的营养.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万事万物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正是这种不间断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是事物才能在不断自我更新中存在下去.这种运动一旦停止,事物也就不可能存在了.如果没有知识的不断更新,不断积累,一个人的学问也就回变成一潭死水,毫无生气和进展了.治学之道如此,办其他事情也是这样. 现代哲理诗: 泥土(鲁藜) 老是把自己当作珍珠 就时时有被埋没的痛苦 把自己当作泥土吧 让众人把你踩成一条道路 简析这首著名的哲理诗,曾经被多少青年人背诵,抄录在自己的案头作为座右铭.可是,历史往往会与一些人开不大不小的玩笑.这样一首曾经影响和激励过整整一代人的诗篇,在今天也会被某些时髦的人物嘲笑,认为这是一种陈腐了的过时观念.据说,只有肯定自己的个人价值的人才是真正懂得人生意义的人. 土(林希) 附着在大地上 你是土壤 沉浮在空间里 你是尘埃 [简析]此诗与鲁藜那首《泥土》有异曲同工之妙.可以看出它受前者的启迪和影响,但绝非重版,而是写出了新意. 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哲理,同一事物也可从不同角度发现其哲理蕴涵.林希笔下的泥土不仅注意到了它具有“土壤”价值的一面,而且还看到了当它“沉浮在空间里”时的轻浮的一面.一旦变成“尘埃”,它不仅无益,而且有害. 人生的价值也是。

6.描写富含暂理的诗句

朱熹 观书有感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题西林壁(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潍县署中画竹(清 郑燮)

衙斋卧听萧萧竹,

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

一枝一叶总关情。

琴诗(宋 苏轼)

若言琴上有琴声,

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

何不于君指上听?

草 唐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不怕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

“张承辉博客” 理的古诗 https://www.zhangchenghui.com/148853

(0)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