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扑社区火爆的心灵禅语的句子

虎扑社区火爆的心灵禅语的句子

1、  佛光普照众生,即使是对做尽坏事的人也不例外。改过迁善是任何人 在任何时候都可从而且必须遵守和实行的原则,尤其是对于那些所谓的 “浪子”,意义更为重大。当然,想要改过迁善的第一步便是知错。如果你 冥顽不灵,那么即使是佛也救不了你。

2、 三根普被,是指佛法可以使上、中、下根机的人同沾法益。知识高的人,觉得佛法广博精深;知识中等的人,觉得佛法受用无穷;知识低的人,则会觉得佛法给了他依靠。

3、 设病比丘无弟子者,当于众中差次使看病人.所以然者,离此已,更不见所施之处,福胜视病人者。其瞻病者,瞻我无异。设有供养我,及过去诸佛,施我之福德,瞻病而无异。《增一阿含经》卷四十,九众生居品佛言

4、 所谓看开人生,不是悲观,而是积极乐观;不是看破,而是看透;并非什么都不做,而是能及时行善;也不是什么都没有,而是什么都知足!

5、 人类很多时候为了自己的需求和利益轻易地伤害无辜的生命,就连娱乐时都在捉弄生命。然而对自己的身体却非常珍爱,哪怕只是被蚊子咬都会发怒并将其打死,难道仅仅因为我们是人类就有权利这样做吗?还是因为“我”的存在,就可以伤害一切生命,而其他生命都不可以伤害我呢?

6、 人生不足贵,天寿尽亦丧,地狱酸痛苦,唯有涅槃乐。《增一阿含经》卷九,惭愧品

7、  有些人持之以恒地奋斗了多年,却在临门一脚的时候懈怠, 让点滴聚合起来的力量瞬间散去;有些人碌碌无为地懒散了半生,去口 在暮色渐起的时候豁然惊醒,收拢零碎的晚霞聚合成炫目的灿烂。奋 斗者不懈怠,懒散者能惊醒,这世上便鲜有不堪而无用的人生。

8、 世间的生态平衡,是以生命共融为前提的。如果我们不能自觉维护生命的共融,以掠夺的方式来开发大自然,就会给人类带来种种意想不到的灾难。

9、 我们说过的话,做过的事,走过的路,遇过的人,每一个现在,都是我们以后的回忆。无须缅怀昨天,不必奢望明天,只要认真过好每个今天。

10、 幸福的婚姻往往是,有一个时常担心你的丈夫,无论你在工作时还是生活中,他都担心你无法应付,担心你受人欺负。心有挂碍才有爱,心无挂碍哪会有爱?

11、 问:“在人与人之间,您的心难道没有障碍吗?”师言:“修行是自己心甘情愿的,就是因为要脱离人我是非,才需要修行。如果修行还去招惹人我是非,那又何必修行呢?”

12、 时时刻刻注意自己所说的话,每一句话都要深思熟虑,是否合情、合理、合法?是否能利益众生,开导人心,使人开解烦恼?

13、  佛经十分推崇孝道,佛对于父母,对于师长,对于众生,无一不关怀 备至。佛经中《佛说父母恩重难报经》说的就是要孝养父母,它告诉我 们,父母生养我们是多么不易。

14、 【天天禅语】我们的智慧本像月亮一样光明,如果没有被云雾般的烦恼遮住本性,就会永远光明无比;我们的福德本像月亮一样圆满,如果没有被罗喉般的私心毁灭功德,就永远那么充盈。我们对着月亮祈愿吧,愿我们早日去除烦恼与私心垢念,早日回到如月般明亮圆满的本性。095。

15、 【诽谤与赞美】 世界上没有一个永远不被诽谤的人,也没有一个永远被赞美的人。

16、 一个人的心灵能够不随外物而转,就已经达到心智的自由了,就能够在行住坐卧中体悟禅定的微妙。

17、 竞争蕴藏了伤害的因子。只要有竞争,就有前后之分、上下之别、得失之念、取舍之难,世事也就不得安宁了。

18、 随顺为姊妹,爱乐为善友,安慰则为母,随意为婢使。此四贤良妻,则是夫眷属。(古印度)龙树《劝发诸王要偈》

19、 一个人希望被别人喜欢、敬重,必须先学会关爱别人。如果我们能真正地尊重别人、爱别人,就像不求报酬做善事终会有所回报一样,别人往往也会加倍地关心我们、爱护我们。这也是“福在积善”的道理所在。

20、 如何用钱是一种甚深的智慧。而用钱最好使大众都能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般若宝藏,才能使自己永远享有用钱的快乐。(当代)星云《往事百语》(一),第24页

21、 出家之人则有二种不净污心,何谓为二?一者读诵世间文章外道诸术,二者多蓄诸好衣钵种种服饰。又出家人二种坚缚,何谓为二?一执着缚,二供养缚。又出家人二种障法,何谓为二?一者亲近白衣,二者憎恶善友。又出家人有=种垢,何谓为二?一者忍受烦恼,二者求诸檀越。《大乘宝云经》卷七

22、 人心比武器还厉害!因为武器由人心所创造,不管将它用于好或坏的地方,都起源于一颗心。

23、 世间所有缘分,原本都是寻常的、平淡的。是因为有些故事流转了千年,有些等待辗转了几世,才令人觉得今生的遇见,是多么不易。

24、 一个女人要是不幸聪明到什么都懂,那就必须同时懂得怎么伪装成什么都不懂。否则,只能痛苦烦恼一生!女人快乐的法宝就是简单,尤其是让那个爱你的男人觉得你很简单,是永远需要依赖他的!

25、  佛善良且热心助人,经常帮助那些在困境中的人,同时也会让自己感 受到幸福的味道。

26、  磊落做人,坦然做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急人所难,济 人所需,以诚以信,自在行世,或不可及,孜孜以追。

27、 人生的道理,一言以蔽之,就是得失的道理,任何一件事都有得有失,得就是失,失就是得,而最高的境界,应该是无得无失。但是人们经常处于未得患得、既得患失的状态。明智的做法不是想着怎么抓住,而是学会如何放手。

28、 若诸菩萨,求诸世间工巧明处,以少功力,多集珍财,为欲利益诸众生故。(古印度)弥勒《瑜伽师地论》卷三十八

29、 与老人沟通,不要忘了他的自尊;与男人沟通,不要忘了他的面子;与女人沟通,不要忘了她的情绪;与上级沟通,不要忘了他的尊严;与年轻人沟通,不要忘了他的直接;与儿童沟通,不要忘了他的天真。一种态度走天下,必然处处碰壁;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多怀感恩心才能四海通达。

30、 佛说:弟子侍奉老师,应该做好五件事:一要加倍尊重,二要心怀感恩,三要听从教诲,四要思念不厌,五要在人前赞叹称誉。

31、 云何自知心?谓若分段、或显色、或形色、或境界,若色、若受想行识、若我若我所、若能执若所执、若清净、若界、若处,乃至一切分段中,求不可得。一《大日经》卷一,住心品

32、 【佛法无边,是正因你思维有限】你跳不出这个世界,是正因你不知道这个世界有多大,一旦你知道了,你就超出了它。也许每个人出生时都以为这天地是为他一个人而存在的,当他发现自我错的时候,他便一开始长大了。

33、 不要把自己活在烦恼的中心,静下心来就是突围的方向。禅就是把握生命当下的智慧。

34、  佛学对生活有个确切的定义:一切美好的事物加一切快乐的心灵,就 等于生活!有人说,把快乐与人分享,快乐就会加倍;把悲伤与人分享, 悲伤就会减半。人生在世,快乐是最不可少的,但最快乐的莫过于从他人 那里收获得到的快乐。

35、 十方微尘如来异口同音告阿难言:善哉!阿难,汝欲识知俱生无明,使汝轮转生死结根,唯汝六根,更无他物。汝复欲知无上菩提,令汝速证安乐解脱寂静妙带,亦汝六根,更非他物。《楞严经》卷五

36、 生活中,有些东西拿不准,分不清时,最客观的办法就是让时间去沉淀,时间稍长,事物都会由阴而转为阳,这是事物的本质规律。所谓“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同时,也可以顺便确定一下自己的想法和决策,是一时冲动还是一世英名。

37、 上帝按自己的形象造人,弥陀按自己的形象造佛。念佛人是弥陀的作品,他的工作做到哪一步,念佛人才有如何的表现。

38、 我在孤独时,酝酿出几许静谧的禅意,终于发现,原来一个人的天空,也可以那么蓝,那么纯净。终于领悟这种孤独的享受,也是许多世人一生达不到的意境。

39、  文字是神圣的,它不是普通的草,就在我们的窝边,是不是 做照吃窝边草的兔子,靠我们的德行做选择,而不是版权法。

40、 善良是世界上最美好的语言,是打开人们心扉的钥匙,是抵挡仇恨之箭与愤怒之矛的盾牌。拥有善心的人,会被世人所接受;拥有恶心的人,会被世人所唾弃。

41、 当我们懂得知足时,一切贪婪和苦闷自然消退;当我们知道布施和跟别人分享时,自己也觉得丰足。——郑石岩

42、 虽然远离了,因为懂得,便微笑了,好似拈花一笑的禅意。如此,在陌生的风景里,触摸熟悉的纹路,越来越明了的伤痛,越来越清晰的温暖。

43、 发心菩萨,若于如是一切诸法,不爱着、不思想、不见不知、不闻不识、不取不舍、不生不灭,是则名为真发心也。《大宝积经》卷-。四,善住意天子会

44、  “恶口”指的是言辞粗野,态度、词句都让人难以入耳,说脏话、狠 毒的话、骂人也属于“恶口”之列。佛教对恶口詈骂恼人之言,是最禁戒 的,提倡以爱语、善语与人交谈。如《行事抄》说:“凡有所说,当说善 语,不应恶语。”恶口骂人,会报应自己。

45、  人有两只眼睛,可以看世间、看万物、看他人,就是看不到自己;能 看得到别人的过失,却看不到自己的缺点;能看得到别人的贪欲,却看不 到自己的吝啬;能看得到别人的邪奸,却看不到自己的愚痴。

46、 云栖大师云:古人著述多在晚年。……须见到养到,从居安资深处流出,则辉天烛地,照古腾今,非分外耳。(明)澫益《灵峰宗论》卷五之一

47、 如心佛亦尔,如佛众生然。应知佛与心,体性皆无尽。若人知心行,普造诸世间。是人则见佛,了佛真实性。《华严经》卷十九,夜摩宫中偈赞品

48、 分别完全是一种主观计度。本来没有的事,一分别、一计度,问题就来了,烦恼就起来了。烦恼起来了,我们的身心就不得安宁,就不得自在。

49、  我常常无法面对自己灵魂里的丑陋,这种丑陋或者是一种自 私,或者是一种贪婪,甚至是一种龌龊的恶。因此我时时渴望自醒, 渴望发自内心的公义、给予和良善。这是一种艰难的自修,是一次灵 魂的洗礼和长途跋涉。我必须如此,否则不能使自己的灵魂获得救 赎,不能获得安详快乐的人生。

50、 活在当下是一种全身心地投入人生的生活方式。当你活在当下,没有过去拖在你后面,也没有未来拉着你往前时,你全部的能量都集中在这一时刻,生命因此具有一种强大的张力。

51、 于不定事中,必应用不定智。……若人于一切法中决定知,是人则必堕必定邪论中。若一切法必定,则诸所为应不须人工方便而得。《十住毗婆沙论》卷十

52、 若知唯识现,离于心所得,分别不现前,亦不住其性。是时攀援离,寂然心正受。《大乘密严经》卷上,妙身生品

53、 《金刚经》中说,凡是叫得出名字的东西,都是虚幻不实的。如来是佛的一个名号,他告诉人们,叫得出名字的东西都是不真实的。因为只要有名字,就一定是有形象的具体事物,而一切形象状态,都是虚幻的。

54、 智如日,慧如月,智慧常明,于外著境,被自念浮云盖复自性,不得明朗。若遇善知识,闻真正法,自除迷妄,内外明彻,于身性中万法皆现。——《坛经一阡悔第六》

55、 【佛学经典语录】跟自己的心灵对话,倾听内心最真实的声音,是最好的学习和修行方法。那比读书和参禅打坐更有价值。

56、 若比丘不欲受人信施,退还家者,是名顺法。《大宝积经》卷一一三,宝梁聚会

57、 爱喜生忧,爱喜生畏,无所爱喜,何忧何畏。好乐生忧,好乐生畏,无所好乐,何忧何畏。贪欲生忧,贪欲生畏,解无贪欲,何忧何畏。《法句经》卷下,好喜品

58、 典当梦想来成就一套房子,是人生最亏本的买卖!所以女人嫁老公宁可嫁还在租房子过日子的动荡爷们儿,也不要嫁那些买了房子每月还在还贷的稳定男人。动荡爷们儿还有升腾空间,还有梦想。稳定男人就此定格,准备洗了睡!房子只是对身体有归属感,对灵魂却是枷锁和羁绊。

59、 (四)作众生友,代众生苦普为众生作不请之友,大悲安慰,哀悯众生,为世法母。《胜鬘经》

60、  而这布施就犹如沟渠河道一般,能将心灵世界贪毒的洪流疏导至仁爱慈悲 的大海。而这份布施亦如同一粒粒种子,种下去的时候是种子,但是在四 方开花散叶之后,收获到的却是累累的硕果。

61、 放下才能得到解脱。困扰我们的是我们的心灵,而不是当下的生活,如果以一颗平常心去对待生活中的一切,就会祛除心中的杂念,享受一种自在安宁的人生。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断地得到,不断地失去,无论得到还是失去都应坦然接受,不要以得到为喜,更不要以失去为悲,记住:放下诸多事,心中自然安。

62、 日光不环,只为云雾覆障。一切众生清净之性,亦复如是,只为攀缘妄念诸见,烦恼重云,覆障圣道,不能显了。——《楞伽师资记》

63、 一个有觉悟了的人,他今天做功德今天就得到,今天持戒或禅修,今天就得到结果,通通都不须等到死后。

64、  说我是庸人实在恰如其分,因为我的确是个非常迟钝的人, 尤其在面对社会生活的时候。当一种社会现象发生,多数人早已洞悉 这种现象背后所隐藏的本质的时候,我依然停留在现象的表面上,为 现象所牵引,有那么一种看热闹之嫌。

65、 若是想超出三界,要无念,连这个善念都无所着,行一切善,不着一切善,行一切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不着一切相。

66、 身在俗世心出离内在不够丰沛,才需要外在的繁华来彰显。如果内心圆满,就能达到心无所住的境界。

67、 佛教的本质是慈悲。慈悲无敌——无敌人,无敌对,没有任何事物会挑战慈悲。无敌,因为无害;无害,因为无我。有我,必定有害;有害,必定有敌。慈悲必然要求无我。

68、 因物故有时.离物何有时?物尚无所有,何况当有时?(古印度)龙树《中论·观时品》

69、 【禅语感悟】 人为成功而奋斗就像泥像过桥一样,要经历各种各样的挫折、困难, 甚至诱惑,只有坚持不懈才能有所成就。在追求成功人生的道路上,当你 失去信心、丧失希望的时候,一定告诉自己:“坚持下去。”坚持,就是给 自己成功的机会。

70、  我们只有像佛陀弟子一样,既不追悔过去,也不杞忧未来,活在现 在,才能神采奕奕,生命才能绽放奇光异彩。

71、 做一个坚强的人,哪怕没有别人的同情,至少让自己的生命活出了一种大度的风范,生活的禅法,就在于在那些痛苦与悲伤中,活出人生的柳暗花明,是一种突破,也是一种崭新。

72、 看话禅第一个层次的功能就是灭除妄念,话头如大火,妄念如蚊蚁,遇 火即亡。妄念减少,头脑逐渐清明,于此清明中观照话头,方可谓看话头, 而非想话头。

73、 忍让不是懦弱的表现,而是生活的一种智慧。当你遇到让你生气或者烦闷的事情时,告诉自己要忍耐,忍一时的意气冲动,赢得大局的稳定。佛家主张:立身处世,以忍为上;与人相处,能忍则安。

74、  天真属于童年,梦想发于年少,爱情眷恋青春。当我们失去 天真,不再梦想,想爱爱不动的时候,才知道岁月的珍贵,时光的美 好。生命是一个个密码,我们总是在错过之后才能破解,可惜人生没 有回程。想重拾童真,可拾起的已不再是那片童真;欲再次放飞梦想 和爱情,却已经张不开翱翔的翅膀。

75、 想想就是这样,我们大多数的人往往是“有一缺九”——当他有一百万 时,就会想:只要我节省一点、努力一点,再赚个九百万,我就可以凑足一 千万;有一千万时,他又会想赚足一亿,内心永远也不会感到满足。

76、 慈悲是学佛的最高境界,慈悲是在为我们积福。慈悲的心是世界上最宽大的心,它没有仇恨、没有暴力、没有斤斤计较、没有妒忌和羡慕……它可以让我们处处受到人们的尊敬,让我们的人生不再充满痛苦。

77、  不能不在乎褒贬,不能太在乎褒贬。人既是独立的个体又处在群 体之中,一言一行都会被不同的人进行不同的解读。关键在于自己,要 明白自己是否真的像褒的那样好,又是否真的像贬的那样不堪。

78、 机轮未转,大地黑漫漫;古镜当轩,沙界净裸裸。坐却意根无动转处,塞却咽喉无吐气处,却是个真实的人。提得即天上人间,拨着便冰消瓦解。——《圆悟佛果禅师语录》

79、  随缘是人生拼搏的另一种境界,它不是消极的承受,也绝非放弃人生 应有的追求。随缘是无为而有为,是无欲而有欲,是成熟的一种标志,是 成功者的一种素养。

80、 胸中有分晓,语言存温厚,是做人有温之“当”。有了这个“当”,就会对人,温温以惠;待人,温和善良;处事,温和厚道;做人,恭敬礼貌。一言而蔽之,就会以一颗温暖之心看人,温暖之态待人。

81、 问:“信佛之人,未知可以深信命卜相士所判断之命运否?”答:“命由心造,相命之士岂能支配我心?沙弥救蚁延命之事,是其前鉴也。”——李炳南居士

82、 穷人的烦恼,不是源自房子太小,也不是因为孩子太多,更不是因为太太的性格暴躁,而是因为他不满足于自己所拥有的。

83、 我们信什么呢?首先是要信自己。因为不信自己,就不能树立起远大的志向,就不能发起菩提心,就不能成就大菩提果。

84、  “将心比心”的意思是说,用自己的心衡量别人的心,能设身处地地 为别人着想。“将心比心”就是要主动体谅他人、理解他人、关爱他人、 帮助他人,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生活中能够换位思考,与人 为善。

85、  立秋日的晨风凉一些,大自然总是遵循它的内在规律。如果 这个早晨你有幸和晨风对话,思想里的暑气会消散一些,会更加客观 地看待面对的一切。但我们的心依旧热烈,仿佛起劲歌唱的百鸟,犹 如朝霞;我们的爱仍然灿如夏花,在早晨的天空自如绽放。晨风凉 了,心不会凉,爱不会凉。

86、 【古风基地】醉酌禅茶,不言秋心,淡月,幽窗,茗溢;素顔,清影,独倚。月色朦胧,繁华落幕,幽篁一曲袅绕碧穹,碎结亘古由来的世事成空。彼岸,是谁横笛遣韵,演绎千古绝唱?几分寥落,几许忧伤,在最深的记忆里斑驳成缕缕心痕。云烟飘渺,往事如风,蓝田日暖,沧海月明。薄雾锁清愁,浮光幻纤影。

87、 在生命的千变万化之中,没有未来,也没有过去,只有“现在”。能够把握住现在,同时也能掌握过去和未来,这就是生命。——海涛法师

88、 问日:“此身从何而来?百年之后复归何处?”师日:“如人梦时,从何而来?睡觉时,从何而去?日:“梦时不可言无,既觉不可言有。虽有有无,来往无所。”师日:“贫道此身,亦如其梦。”一《司空本净禅师》

89、 宁静,是一个人心灵最强大的力量。面对纷扰的外在世界,我们应该将内心的安静作为修行,不断过滤心湖里的种种杂质,让生命恢复纯净本质。

90、 年轻佛子常耽于文字般若中,若能将所学的文字应用于实相般若,以声音呼出千眼,以行动引出千手,事理圆融,方是学佛的真谛。

91、 如今大家从生到死一直忙个不停:幼年时为玩耍和游戏而忙;中年时为感情和工作而忙;晚年时为养老和治疗而忙。然而,最终除了满脸皱纹和精神空虚外,我们还能拥有什么呢?所谓人生的幸福和快乐是指什么呢?我们忙的意义又在何处?

92、 生活中如果人拿个石头向狗丢过去,这只狗就会莫名其妙地开始追逐那块石头,追了老半天,原来是一块不能吃又没有用的石头,除了跑得气喘吁吁以外,没有任何好处,只是白费力气而已。狗为什么要去追一块没有用的石头呢?同样的道理,人为什么要去追一个别人丢过来的坏脸色,别人丢过来的一句坏话呢?

93、 宁愿自己生病,也不愿伤害任何一条生命。每一个生命都珍爱自己的性命,每一个生命都拥有苦乐的感受,每一个生命都找求生存的平安,每一个生命都曾是我们的父母,每一个生命都是修行的助缘,每一个生命皆有如来佛性。祈请佛菩萨加持,愿我永具菩提心,愿您速证菩提果。

94、 本迷摩尼谓瓦砾,豁然自觉是真珠。无明智慧等无异,当知万法即皆如。(北齐)慧可禅师《景德传灯录》卷三

95、 若想让心安宁,就要一切随缘而行,随遇而安;随缘不是得过且过,因循苟且,而是尽人事,听天命,“随”不是跟随,是顺其自然,不怨怼、不躁进、不过度、不强求;“随”不是随便,是把握机遇,不悲观、不刻板、不慌乱、不忘形。

96、 佛家说:佛是过来人,人是未来佛只由此一句,便可以看出,那些被众人神话了的佛陀,原本也只是平凡人而已。只是他们参透了人生的真谛,获得了别人未能领悟的智慧。

97、 学道须具大勇猛心,立决定志,不顾生死,不计成败,始有相应分。(当代)夏莲居《自警录》

98、 修行不是在最后一口气才往生西方,而是当下活生生的往生极乐世界——只要把凡夫心换成慈悲清净心。

99、 学佛时间越久,修行功夫越高,越应该将烦恼、执著、习气彻底降伏和断除,同时,爱心和智慧得到无限提升。

“张承辉博客” 虎扑社区火爆的心灵禅语的句子 https://www.zhangchenghui.com/124915

(0)
上一篇 2022年5月9日 上午11:41
下一篇 2022年5月9日 上午11:41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