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为什么赐死还要谢主隆恩(古代帝王赐死的方式)

赐死是皇帝给予的恩典,臣子当然要谢恩,因为对他们来说,赐死的确是一种很大的恩赐。

被皇帝赐死当然不是一件好事,但是所谓的好与坏,是相对而言的,如果臣子犯了必死的大罪,那么由皇帝赐死的好处还是很多的。

赐死,起码可以留一个全尸

古人相信人死后会进入另一个世界,所以保留全尸就非常重要,因为如果不是全尸的话,他的魂魄就不全了,死后也得安息。

如果臣子犯了死罪,那么好一点的可能是被斩首、弃市,坏一点的就是腰斩、车裂、凌迟等等,总之不得全尸。

而由皇帝赐死,你可以选择悬梁,也可以选择喝下毒酒,就可以留一个全尸了。而且死后家人可以将尸体及时入土为安,不会暴尸在外,古人觉得这样灵魂可以得到安息。

你看,本来砍头、凌迟的罪臣,皇帝照顾你,赐你一个自尽的机会,让你保留全尸,你怎么能不跪下谢恩呢?

赐死,就不会再牵连其他人了

古代长期执行连坐制度,一人犯法,全家问罪,甚至株连九族。如果此人犯下的是很严重的大罪,那么可能他的亲人就会有很多人被杀。

但是,如果由皇帝赐死,那么往往表示皇帝想放过你的家人一马。你一个人死后,这起案件的审理就到此为止,不再继续牵连下去,也能保全几乎所有的家人。

对已经必死的臣子来说,赐死几乎是最好的结果了,本来自己就肯定是要死的,现在能留下家人的性命,这难道不是皇帝的恩典吗?

嘉庆赐死和珅,和珅唯一的儿子丰绅殷德留了条命。雍正赐死年羹尧,随后只杀了他一个儿子年富,其他儿子以及年羹尧的父亲、哥哥都保住了性命。

赐死,是最体面的一种死法

封建社会最讲究等级,把人分为三六九等,不同等级的人在饮食、穿着、用品等各个方面都有所不同,甚至连死法也要分个不同。天子有天子的死法,贵族有贵族的死法,普通人有普通人的死法。

江都宫变时,叛军从宫中搜出了隋炀帝,想要乱刀砍死他,但隋炀帝说,“天子自有死法,何得加以锋刃!”让众人给他拿毒酒来。后来因为太乱了,找不到毒酒,隋炀帝解下自己的头巾,让令狐行达勒死了自己。这就是天子的死法。

古代死刑中,有一种刑法叫做“弃市”,就是在人众集聚的闹市,对犯人执行死刑。为什么这种刑罚被认为是很严重的一种,就是因为当众行刑,让普通老百姓观看,这对贵族们来说,是一种不可忍受的屈辱。

古代贵族们认为,除了最近的家人,自己的死不能让别人看见,死后的样子在未整理前也不能被人看到,就连战死沙场的武将,也要马革裹尸,不能暴露在外。

皇帝赐死,很好地满足的贵族们的面子,他们可以选择更体面的方式离开,而不用受外人的观看和指指点点。说得难听点,将来他们的后代说起这件事时,被皇帝赐死,总比被斩首、弃市强得多。

贵族大多是体面人,皇帝赐死这是在帮你体面,你怎么能不谢恩呢?

赐死,臣子不肯死怎么办?

大部分时候,皇帝赐死臣子,臣子都会遵照执行,因为他们知道这已经是最好的结果了,赐死的圣旨一下,就绝对没有机会留住自己的性命了。既然一定要死,为什么不留个全尸,保住自己的家人和朋友呢?

但是,也有的臣子就是不肯死,那怎么办呢?

皇帝赐死,那是给你体面,你要是不肯体面,那就会有人来帮你体面。

汉文帝的舅舅薄昭犯了死罪,文帝想让他自尽,但是薄昭就是不肯死。结果汉文帝让一大群大臣到他家里哭丧,薄昭无可奈何,只好自尽。

慈禧太后赐死八大臣之一的郑亲王端华,“赐死三件套”匕首、毒酒、白绫送到后,端华却迟迟下不了决心自尽,最后慈禧派来的侍卫冲进去,将其用桑皮纸捂住口鼻,活活捂死了。

北魏孝文帝幽皇后冯氏,秽乱后宫,与中官高菩萨私乱,被孝文帝赐死。得到诏书后,冯后不相信,奔走呼号,但无济于事,被掐着脖子强行灌了下去,“整等执持,强之,乃含椒而尽”。

努尔哈赤死后,皇太极伪造遗诏,赐死大福晋阿巴亥,阿巴亥百般求情,但皇太极步步紧逼,最后为了多尔衮等三个儿子,阿巴亥在被逼无奈、山穷水尽的情况下,自缢殉死。

综上所述,对一个必死的罪臣来说,由皇帝赐死已经是天大的恩赐了,否则交由司法机关审查,也得判一个斩首、弃市甚至是凌迟。赐死,不仅能留下全尸,还能保护家人朋友,是最体面的一种死法了。因此,如果不是皇亲国戚或者高级官员,还得不到赐死这种恩典呢。

但如果被赐死的臣子不肯去死,那就往往会有传旨的太监或侍卫“帮”他执行,虽然结果是一样的,但毕竟这样就不怎么体面了,失去了最后一点尊严。

由此看来,被皇帝赐死不仅是一种荣耀,更是有诸多“好处”,乃是不幸中的万幸。所以,当臣子接到被皇帝赐死的圣旨后,是真心感激皇帝给自己留了最后一点体面,感谢皇帝放过了自己的家人朋友,跪下谢主隆恩也是发自肺腑的。

“张承辉博客” 古代为什么赐死还要谢主隆恩(古代帝王赐死的方式) https://www.zhangchenghui.com/118391

(0)
上一篇 2022年5月5日 上午12:08
下一篇 2022年5月5日 上午12:08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