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姐家孩子我叫他什么(姐姐家孩子应该叫我什么)

前几天,一条“农民继父供3个继女成名校研究生”的新闻上了热搜。

按照正常人的思维,会怎样去看待这样一个新闻呢?

我相信大多数人都会跟我一样,第一反应是:挺好的事,父亲努力,女儿争气,一家子和和美美,值得宣传赞美一下。

然而,一圈评论看下来,我并没有满意地离开。

杠精无处不在,总是会适时地出现,撩拨一下别人的情绪。

不去求证事实就在网上发出恶劣的言论。

那这个故事,真实的情况是怎样的?

1999年,清明节的一天,李享知像往常一样从地里干活回到家,没想到妻子李水英正在家中哭泣。

李享知和李水英夫妇

站在妻子身后的,是三个“不速之客”,两个小女孩,一个老人。

一看到三人,李享知就明白发生了什么事。这三个人,应该是妻子与前夫的大女儿李小玲、二女儿李小玉,以及她们的爷爷。

爷爷一脸尴尬。

他此行前来,是带着孙女投靠前儿媳的。

他自己的儿子,好吃懒做、沉迷赌博,姐妹俩不仅不能上学,甚至连饭都吃不饱。

虽然三姐妹从小就很听话懂事,学习成绩也好,但生父却经常因为打牌输了钱就打骂她们,扇耳光、罚跪,竹扫把打得女孩们身上都是火辣辣的血红印子……

母亲带着小女儿李冬冬走后,老大和老二就成了“没有父母管教的野孩子”,村里比她们小的孩子都可以肆意欺负她们。

眼看着姐妹俩连煮饭的米都没有了,迫不得已,爷爷就领着她俩找到了前儿媳。

老人的尴尬不是没有道理,人家日子过得好好的,他似乎没有理由再找上门来打扰。

这次他豁出老脸,不为别的,就是想让自己的孙女能有一条活路。

但李享知的生活也并不富裕。

1993年,他跟李水英组成新的家庭。在这之前,妻子已病逝多年,李享知独自一人拉扯三个孩子,外加一个聋哑且智力残疾的哥哥。

七口之家的压力,本来已经很大了,这回丈夫能答应收留自己的两个孩子吗?

其实,李享知打他看到孩子的第一眼,心里就已经有了答案。

两个面黄肌瘦的孩子,让他看了心疼,谁家能把孩子养成这样?

“如果是画家,我还能画出她们当时的样子。”

这时,放学回家的李冬冬看到姐姐们,也赶紧跑过来,三个孩子站成一排,眼巴巴地看着李享知,怯生生地喊“爸爸”。

学生时代的姐妹仨

事情到了现在,已经有了结果。

李享知知道肩上的负担已快把自己压垮了,但人心都是肉长的,妻子既然能跟自己结为夫妻,“她的女儿,也就是自己的女儿”。

就这样,他把小玲、小玉揽在怀里,组成了一个特殊的九口之家。

这一幕,也成为了三姐妹一生的转折。

多年后,李小玲回忆起当年的场景,只感觉人生像得救了一般。

所有人都能看出李享知身上的担子有多重。

一家六个小孩,三个读初中,三个读小学,一年的学杂费最多的时候达6000多元,相当于李享知一家一年的总收入。

低矮残破的红砖平房里,他家每餐煮饭都要用大铁锅,连盛饭都要排队。

屋漏偏逢连夜雨。没过两年,李水英又被查出患上了类风湿性关节炎,不多久就丧失了劳动能力,只能做一点轻点的家务活,时不时还要求医问药。

沉重的生活负担全部落在了李享知一个人的肩上。

李享知原是乡里一名农技员。

凭着自己过硬的农机技术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他独自一人承包了12亩稻田,起早贪黑,披星戴月,一年四季都没一天的闲暇时间。

李水英也没闲着,既然膝盖肿得和大腿一般粗,依旧在家养猪、养鸡,操持家务。

九张嘴吃饭,李水英不得不“斤斤计较”。

“一个月才买一次肉,往往只敢挑一两斤市面上最便宜的猪头肉。”

在农村,别人家上世纪80年代初就告别了吃红薯拌饭的日子,而他家却延续到了2002年。

李享知的家乡地处嘉禾县一座大山脚下,这里有着大片连野草都长不肥的红土地。

“红土过不得水,女儿养不得娘。”有人用这句当地的俗语反复劝他,让女儿们放弃学业。

“你们家都是一些吃得做不得,只会花钱而赚不到钱的。”

“你经济这么困难,能把她们收留下来,就已经够大义了,至于她们读不读书,我看就算了。你也可以减少一些开支,减轻一些负担。”

李享知也深知自己太缺帮手了,但并不认可别人的劝解。

他笃定一个信念,要么就不收留,既然决定收留,就是做牛做马,也要供她们好好读书。

家里再穷,女儿们只要张嘴要作业本和文具费,李享知立马就掏钱给她们,而他自己却许多年都没有买过一件新衣服。

除了对姐妹仨学业上的保障,最重要的是,李享知给了她们一个温馨的家。

在嘉禾县广发乡中学读初中时,有一天突然下起了大雨,而姐妹仨都没有带伞,李享知丢下农活走了七八里路到学校给孩子们送伞。

回到家后,孩子们只是湿了裤脚,他却全身湿透了,当天晚上发烧咳嗽,可他不舍得打针,又放不下地里的农活,半个月都没有好全。

2008年初,郴州遭遇冰灾,小妹李冬冬当时在郴州明星学校复读。

李享知不放心,冒着危险在天寒地冻中走了20多里路,到嘉禾县城花300块钱雇到一辆小车,开了三四个小时才到郴州。

当他到了学校找到小妹的时候,学校宿舍只剩下她一个人了,已经两天没有吃过温热的东西了,又冷又饿。

看到父亲“从天而降”,抱着他就一个劲儿地哭。最后父女俩牵着手回到家中。

2008年雪灾

花了这300块钱以后,家里过年的钱都不够买五斤肉了,而李享知只是平静地说道“一家人平平安安地在一起就是最好的年”。

李享知对姐妹仨视如己出,不说打骂,连重话都很少对她们说,犯了错也是耐心地摆道理、讲故事予以开导。

有了父亲的呵护与保护,村里也没人欺负姐妹仨。

生活虽然艰苦,但夫妻俩拼尽全力给孩子们营造一个充满温馨与爱的家。

即便是李享知的三个亲生子女,对姐妹仨也是呵护有加。

小时候,他们心疼妹妹太瘦弱,还背着大人用自己的零用钱给三个妹妹买包子吃。

是如山的父爱和家的温馨,疗愈了姐妹仨幼小时充满仇恨的心灵,也让她们体会到了幸福的滋味,懂得了感恩。

李享知总是教导孩子们,现在这个世道很好,勤劳致富、和气生财,天无绝人之路,只要肯努力就一定会有出路的。

这种乐观的精神,成了孩子们的指路明灯。

2004年,李小玲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湘潭大学,2010年又考取了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硕士研究生。

2005年,二女儿李小玉考取了武汉大学外语系,2010年又考取美国林肯大学学前教育硕士研究生。

2008年,小女儿李冬冬考上北京师范大学,后又就读了母校的在职研究生。

值得一提的是,大学里,姐妹仨基本上是靠着奖学金和勤工俭学读下来的,家里很少操心。

再到后来,三姐妹又分别成为公务员、美国硅谷软件工程师、市级优秀高中教师。

就连李享知也在2011年,以52岁的高龄参加了招考,从200多人中脱颖而出,考取了乡农技站站长一职。

还有什么能比这更能诠释“皇天不负有心人”呢?

一个贫困家庭的父亲,早年丧偶,独立抚养三个孩子和一个没有生活能力的哥哥;

再婚后,又出于善良,收留了本不该他养育的孩子;

后来妻子也病重,几乎丧失劳动能力,生活的重担越来越重,他并没有放弃,没有抱怨,依然靠着自己的双手,勤劳养家;

面对生活的重压,他也没有“重男轻女”,供养三个继女成才成人。

图片来源:全景视觉

这么一则充满正能量,传递爱意的新闻,为什么会引来恶意的揣测?

就像评论里说的那样,为什么就见不得世间的一点好?

在李享知那则新闻的评论里,有这样一句话:承认别人高贵的灵魂不应该是困难的事。

世界并没有你想的那么龌龊,不应让自己心里的阴暗面无限地释放。

在网上发表言论的时候,切记要谨言慎行,对自己不了解的事情,不要妄加评论。

只要了解过李享知的故事,就会知道这个“湖南好人”他当之无愧。

我们不妨从他身上多学习点善意,毕竟,这个父亲因为怀着对这个世界的善意,收获了自己幸福的人生。

作者:视觉志。来源:视觉志,用文字记录生活,用照片描绘人生,每晚听你倾诉喜怒哀乐,陪你走过春夏秋冬,撑起朋友圈数千万人的精神世界。转载请联系授权。

“张承辉博客” 姐姐家孩子我叫他什么(姐姐家孩子应该叫我什么) https://www.zhangchenghui.com/116563

(0)
上一篇 2022年5月4日 下午1:36
下一篇 2022年5月4日 下午1:37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