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像微软这样量级的公司,在它的生命周期中阶段性迷失是必然的,不仅仅是微软,任何做到这个量级的公司都有可能,特别是在泛 IT 业,这些年多少家公司此起彼伏,整个 IT 的历史用两个关键词概括:浪潮、浮沉。
一个产业/领域/市场的初期,红利足够大,边际收益很高,将这个领域牢牢把住的企业会获得大量收益,也就是搭上了浪潮的车。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边际收益递减的规律是逃脱不了的,当企业将这个领域做透,就到了要转舵把握下一个浪潮的时候,否则就会走下坡路。
浪潮就像魔咒,让企业升起,坠落,和冲浪很像。其实每个行业都是这样。但是 IT 业速度太快,太急,必须紧紧追着踩到浪头上。今天我们熟知的是 Apple Google 这些公司,而二十年前当红的则是另外一些公司,如今它们消失的消失,被并购的被并购,这就是浮沉。二十年后今天的弄潮儿会如何?拭目以待。
在鲍尔默的领导下,微软在原有的浪头上玩到了极致,今天评价鲍尔默,一定不能忽略盖茨的老战友在这里的功劳,当初选鲍尔默应该也看中了他能 Hold 住这块。
现在这一波浪潮,还不能说微软掉下来,微软仍然有强大的潜力,但是鲍尔默显然没有把握住转型的时机,也的确是问题。守成和开拓,需要不同的类型。对于开拓,更需要产品向的人。注意我说的是产品向,而不是技术向,产品是个系统工程,懂技术更多的是把握住方向,而不是单兵作战的细节。乔布斯和盖茨当年可以自己焊电路板、写编译器,几十年后他们做的却是对大势的判断。
错在鲍尔默是有一部分道理的,他好干了自己擅长做的,没干好自己不擅长做的。但解决办法不是将微软变成苹果。
我并不觉得微软需要乔布斯,但是微软的确需要乔布斯式的人,这样的人在微软有,就是当年的盖茨。今天的人大多推崇乔布斯,但是当年的盖茨同样有夺目的光芒。我们会发现盖茨和乔布斯在很多问题的观点上截然相反,但是他们都在不同时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这里的关键在于,他们在自己的公司文化、资源、擅长的事情上做到了极致,都可以做成。不能因为今天苹果的成功,就觉得微软该像苹果看齐。微软需要盖茨式的人,正如同苹果需要乔布斯式的人一样。
微软仍然有巨大的力量没有被释放出来,这些年微软在很多技术上的积累,仍然非常领先。可以说鲍尔默没在这十年中把握住机会,但是力量储备在那里。现在就如同当年盖茨抓住时机以 DOS 和 Windows 横扫 PC 市场一样,得有人能够将这些力量释放出来。
顺便替鲍尔默强调下客观原因:在科技公司之中微软已经不再年轻了,而对手们都很年轻。在企业领域这没什么,但面对最终消费者时,这有问题。年轻的对手们更敢干,包袱更小,内部官僚问题积累还不够突出。而一家已经相当成熟的公司,组织内部的低效必然存在,利益集团和山头是非常正常的,转向也没法快起来。这时真的更需要盖茨式的精神领袖站出来协调,影响公司文化,正如乔布斯塑造苹果、盖茨缔造微软那样。真正想做事的微软的兄弟们,能够减少内部阻力,跑的更顺畅。
盖茨是我最喜欢的这个时代的璀璨群星之一,我支持微软。
- 评论:(1)
- 隐藏评论
【评论很精彩,有料、有观点!】